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技术提高了素材收集速度和质量,扩大了素材收集范围。
而丰富的传播方式增强了新闻的视觉化、立体化和形象化,平台智能化的分发机制,促进了新闻“精准化”的传播。
但新闻写作的能力,一直都是“刚需”。
∆ 图源网络
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需要更加重视标题、导语以及摘要的撰写,从而使得新闻更具传播性和亲和性。
今天,小布带大家了解,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的几大特点,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文章标题的偏重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传统媒体时代如此,新媒体时代亦如此。
相比较而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更注重标题,而标题也更加写实和直白,这和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以及用户的阅读特点紧密相关。
∆标题的“诱导”性 / 图源网络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写作速度迅速提升,数量明显增多,每时每刻都有相似或不同的新闻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移动化和碎片化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手机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报纸、杂志、书本。
所以,如何吸引用户的碎片时间和精力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重要突破点。
而标题成为了吸引读者的关键。
当用户访问某一新闻网站、浏览某一新闻客户端或者接收某些新闻推送时,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在海量的新闻报道中,他们最终会选择哪篇文章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
此时“标题的吸引力就相当于内容的吸引力”。
所以,新媒体时代必须突出对新闻标题的偏重。
写作过程的动态性
从传统媒体发展到新媒体,技术不仅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而且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途径。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新闻写作的动态化,增强了新闻写作的灵活性,打破了新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更实现了文字图片直播、网络视频直播,抑或是访谈式直播等。
一篇新闻在简单的事件陈述之后,根据阅读量以及关注度,往往需要进行相应的深度挖掘和报道,持续关注度越高,相应的深度挖掘和报道就会越多,新闻写作的动态性就越持久。
∆报道不会停止,只会“告一段落”/ 图源网络
例如,新闻直播是以新媒体为技术和平台支撑,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三种形式来实现滚动式新闻发布,这种报道方式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肯定,做到了时效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并重。
内容覆盖的全面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覆盖范围与技术及信息搜集能力密切相关。
现在的很多新闻报道都是简单直接的,而新媒体会通过自己庞大的信息搜集能力,将众多与此事件相关的新闻要素或信息内容报道出来,扩大了新闻内容的覆盖范围。
∆最新消息与深度报道是有区别的 / 图源网易新闻
一件事件发生,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进行报道,而随着用户关注度持续上升,关于该事件的其他信息内容也被挖掘出来。
之后,待“直接要素”被报道得差不多之际,相似事件的旧新闻报道也被挖掘出来。
然后新媒体会将这些新闻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专题报道,然后阐述彼此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或向用户传递一些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等。
总之,技术带来的强大的新媒体信息搜集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内容,实现了新闻内容覆盖的全面性。
同时,也加深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促进了用户对整个事件的认识。
整体编排的视觉性
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不仅需要满足用户阅读文字信息和浏览图片信息的需求,还要善于提供事件相关视频。
视频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视听体验,增强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所以,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写作往往会更加注重整体编排上的视觉效果,这种情况同时体现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三个方面。
∆APP更注重视觉设计 / 图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首先,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语言正在朝着时尚化发展,其吸纳网络上的流行用语,致力于与用户近距离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视觉化阅读。
特别是网络用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往往能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图片和视频也成为一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增强新闻的视觉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是图片的穿插还是视频的播放,都是画面与色彩的结合,从而加深了用户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印象。
所以说,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强调整体编排的视觉性,文字、图片以及视频成为新闻报道的三大要素。
新闻写作要想实现和强化其视觉性,三者缺一不可。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技术、传播载体以及用户阅读偏好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元素参与到新闻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
立体化、视觉化以及故事性逐渐成为新闻写作的转型方向。
文 |《新闻爱好者》有改动 作者 | 陈卫新
图源 | 网络(如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
合作投稿邮箱 | gengchangan0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