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保证媒体质量,这“三种意识”你具备了吗?

王新明 林 筱 老记说事
2017年12月01日 03:47

点击蓝字关注“老记说事”

图片


作为“把关人”之一,在信息海量、思想多元的新媒体时代,要想做好工作,校对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匠人意识、学习意识。




政治意识

图片

党报除了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之外,还要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新媒体时代主动设置议程,利用自身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引导舆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的主心骨和压舱石,校对人员对此应铭记在心。

鲁迅曾说:“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我们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校对工作的第一要务,确保党报的出版工作不出现政治差错。平时应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烂熟于心,对各项新闻出版规程、政策有所了解,这样在校对工作中才不会陷入机械校对文字的困境,才能保证版面在政治上正确无误。



匠人意识

图片


在工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是认为奢侈品的顶级价值体现在材料的高级、正宗和匠人手艺的精妙、繁复中。这是工业流水线制造的产品所不可比拟的。

百年老店同仁堂历百年而不衰的奥秘正在于它门口的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党报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与日俱增,离不开默默无闻的校对人员的贡献。校对工作必须逐字逐句逐个标点符号地校对,字斟句酌、反复咀嚼、精益求精。

想干好这个工作,必须培养一种匠人意识,就是拥有强烈的追求完美的欲望,以此为乐并付诸行动。这是一种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校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晨昏颠倒、枯燥乏味、为人作嫁的工作。只有拥有匠人意识,校对人员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视差错为仇敌,并在发现差错纠正差错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愉悦。有“校对王”之称的白以坦,校对100万字的《毛泽东选集》无一差错,就是将这种“匠人意识”发挥到极致的典范。这样的意识也正是现在信息化时代所欠缺的。



学习意识

图片
图片


校对工作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千变万化,用错一字、一个标点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党中央机关报的出版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因此,校对人员除了必须具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乐此不疲的工作热情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专业素质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养成。

党报校对人员要培养学习意识,做学习型校对。平时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除了掌握文史哲知识、社科法律知识以及一些科技常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近日,《人民日报》呼吁谨慎对待外语词汇的大量应用,维护汉语言的纯洁性,这要求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面对外语词汇要格外当心,不能不加区别地“拿来”,该翻译的应该翻译,对大家熟知的外语词汇应该认真校对并提醒编辑括号加注,一点都不能懈怠。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对人员还必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各种新信息、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库,以适应新媒体大潮。以往抱着各种典籍、资料、工具书来解决校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已经不够用了。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总编室)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图片

抽丝剥茧,让传媒更有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