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改题是个技术活儿

刘国昌 老记说事
2017年07月10日 03:3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老记说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在报纸干了近40年的老记,退休后对报纸依然情谊浓浓。每天看报是必须的了,其中较为有趣的是看报纸上的标题。

看标题,看什么呢?

一是看有无特别精彩的标题,如发现精彩标题,马上抄录下来,以备日后讲课或写文章时引用。

二是看改标题,看看报纸编辑们是如何改标题的。别看只是改几个字或删几个字,这里面有说头、有学问。

下面咱们就说说最近《环球时报》上的两个例子

《环球时报》第6版为“关注中国”版,专门转发外电外报有关中国的文章和消息。该版编辑在转发时,一般都要对原来的标题进行改动,以求简练、准确之效。

图片
图片

例一:

图片
图片

原题:在北京你永远不会一个人走

               马来西亚《星报》7月3日报道           

改题:“乱穿马路”正在被纠正

   《环球时报》7月4日

点评:这是一篇介绍北京行人过“马路”的报道,先写了过去过“马路”的乱象,后写了现在被纠正的情况。但原题做的是“在北京你永远不会一个人走”,只反映了一个方面的情况。编辑结合全文改题为“‘乱穿马路’正在被纠正”,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实情。

做标题贵在全面反映新闻中的内容,不可犯片面性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情况。

 例二:

图片
图片

原题:更加绿色的北京迎回野生鸟类

印度亚洲通讯社7月3日报道

改题:燕子重回绿色北京

 《 环球时报》7月4日

点评:这篇报道介绍的是北京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记者从北京市一条胡同里的住户迎来5只燕子幼鸟的情景写起,进而介绍了北京市日益呈绿色的喜人变化。但标题做得太大:“更加绿色的北京迎回野生鸟类”。编辑将其改为“燕子重回绿色北京”,这样改动切合实际,比较贴切。“野生鸟类”这个概念较大,比较宽泛。

做标题不可缩小,也不可随意扩大。特别是在使用概念时,一定要注意切合实际,尽量使用具体的概念。如若不然,读者看题时就会产生歧义。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老记说事


抽丝剥茧,让传媒更有趣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