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APP评论怎么做到“一看必点”?(下)

王广文 老记说事
2018年12月17日 03:32
图片

学习新闻    了解媒体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图片
图片

《编采评》专栏


APP评论怎么做到“一看必点”?(下)

王广文



03

视角必须更平民化

  手机更多地握在平民手里,APP的评论,可以期待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实际上主要是影响普罗大众,影响用户中的“绝大多数”。


  在用户做主选择的市场上影响用户,必须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用户至上的观念,魅力源于贴心的服务,影响来自用户的获得感。APP更加鲜明的市场属性,无时无刻不在忠告,评论首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让用户喜欢,爱听爱看,没有这个起点和前提,其他都是零。只有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说老百姓想说的话,评老百姓想评的事,论老百姓的所思所想,谈老百姓的所需所求,才能和平民百姓形成同频共振,用户才会认可才会点读,才会转发你的评论,才会在众多的选择中把你置顶,才能起到影响用户、引领舆论的作用。


  惩治腐败,官方动作不断,老百姓在想什么?即通客户端《广闻短平快》及时推出评论《惩治腐败的三个民间版本》;APEC会议带来好天气,老百姓更关注会议结束后,能不能延续,就此推出评论《APEC蓝  你慢些走》;如何破解被动吸烟的危害,着眼这个庞大群体写了评论《七亿人被动吸烟危害竟然这么大!》。


  平民不喜欢宏大笼统,不喜欢抽象概括。APP评论最好从典型的、具体的事例说起,讲好百姓故事,在故事、情节和画面中,润物细无声的阐明主题,潜移默化的铺陈观点。


  平民视角来自平民心态。只有与百姓交心贴心,“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才能找到更好的平民视角。平民视角不仅仅取决于驾驭APP评论的技巧和思想认识的高度,更取决于评说者的服务意识和平民情怀。技巧和高度只能解决评论的技术水准,服务意识和平民情怀才可以更好地提升评论的贴近性和感染力。


04

语言必须更有亲和力

  评论是承载思想的新闻体裁,语言是传播评论思想的外套。正如过于华丽,与身份、职业、气质、格调不协调的外套会损害形象,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语言,“讲话体”,命令式语言,故作高深,半文半白等,都是APP评论的“杀手”。语言永远是配角,切不可摆弄辞藻,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评论的语言(其他许多体裁也一样)越平实、越朴素、越通俗、越口语、越简明,越亲民。小学文化读着很轻松,没上过学的七八十岁老人听着不费劲,这就是亲和力最好的评论语言,就是APP评论最好的语言风格,唯有这样才能雅俗共赏。


  APP评论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适应某些用户是可以的。但不能被“城会玩”“管卵用”之类绑架;讲究语言的个性风格和播报的磁性,也是评论增色的筹码。但是,个性风格是自然形成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绝非刻意为之,不能“风格先行”。刻意地追求个性,往往适得其反。语言个性风格和简明通俗易懂并行不悖,而且相得益彰。为赋新词强说愁,必然弄巧成拙,除了听着读着难受,没有别的。


  用户读完听完评论,印记最深的,应该是评论传达的思想观点。如果记忆最深的是语言风格,是声音特色,是“语言的美”,那这“语言的美”也就成了罗丹砍掉的那只手,很难称得上成功之作。


  这是我利用十多个月的业余时间,在河北电台即通客户端《广闻短评快》专栏撰写100多篇“应急之作”的感悟。APP评论什么模样,传统媒体评论的优长如何在APP上传承,APP评论较之传统媒体评论应当有哪些新元素,怎么利用和借助APP的优势,如何起到“旗帜”的作用,APP评论会不会涌现比传统媒体更多的评论员,有待业界更多的创新实践,期待着!(全文完)


(作者为河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图片
图片


更多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