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在版面上如何更好地用图片?(上)

张晶 老记说事
2020年01月08日 03:30

图片

《说编辑》专栏十七




  
  对于一份报纸来说,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媒体,头版就是当日刊物的脸面,势必是依据自家的办报理念及判断将当期内容中最具新闻分量、关注度的新闻内容呈现的地方。

  近几年,为数不少的都市报的头版抛弃了以往文字新闻为主、图片为陪衬的版式,而是从新闻纸营销角度出发,依据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等角度来进行优化,基本上是呈现了头版居中一张图,图片上方会有一条当日最重磅的内版新闻标题导读、图片下方是其他重要新闻标题导读。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同城媒体间的新闻同质化现象已趋于日常化。除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深挖采写新闻以外,报纸的头版版式处理便成了各家媒体默默竞争胜出的“战场”,即深入地通过个性化版式设计,既符合舆论导向的方针,又能够迎合读者阅读心理的需求。

  从2015年开始,我们浙江青年时报不断尝试头版版式与内容的创新,秉承“大图片张扬视觉,多元素突出重点,封面化设计版式”的原则,在重大新闻发生时、特殊日等节点,舍弃常见的版式套路,整个版面铺陈一张大图,从而强化新闻的重要性、优化视觉冲击力,并且通过评论来弘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放大图片,与评论一起传递新闻力量

  新闻图片在报纸上以静态的方式呈现,与电视画面的连贯性相比缺少了持续性,但是,读者在读图时所能感受的新闻力量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在读图的时代,一幅好的新闻图片,就是一条好新闻,不再需要太多的文字去陈述,新闻照片所定格的人物动作、神态,不仅能够解决千把字抽象的描述,最大限度地、直观地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交流利器,让读者在无形间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强化新闻内容的传递。

  2014年7月5日,途经杭州西湖的7路公交车发生暴燃,多名乘客受伤。在这场意外事故中,我们的新闻落脚点没有单一地选择还原事件本身,而是选择事件发生时杭州民众展现出来的令人称颂的互助互救友爱。为此,在次日出版的《青年时报》头版,摒弃了常规的头版做法,直接将一张足以展现事故现场危急、市民奋救受伤乘客的照片放大,并且是铺陈在了除版头位置外的整个版面上。一旁醒目的大标题,与图片一样用简约、直白的方式陈述事件《7路公交暴燃 市民奋力救援》,使人看了就明白照片上是怎么回事。若是再想了解详情,一旁3组数据将事情的发生、进展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版面的底部,配上了评论《毕竟还是好人多》,为事故现场主动参与救援的人点赞,用正确的办报思想和令人不厌烦的风格引导读者对于事件的关注不要仅停留在暴燃原因上,而应该看到在危难时刻我们的身边有如此之多的好心人。与其去追究事故原因,不如用心去感恩、赞美这些默默无闻、热心参与救援的人。这正是媒体人身上需要有的新闻使命感——用舆论的力量去引领社会民众的价值观,真正地做到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该版面获得了当年浙江省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2015年7月16日,青年时报头版全部给了帮奶奶扫地、推垃圾车的5岁女孩小诺诺。女孩年纪虽小,个头也没有扫把高,但已懂事地帮做环卫工人的奶奶干活。对她来说,跟奶奶扫地并不怕,心里却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乱丢垃圾的人这么多。小人物、常见事,却折射出了这个社会中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陋习所带来的影响。报纸的头版用一张有小诺诺身影的大图片、一个有网友感慨的标题、一篇有报社办报理念的评论、一条带有责任感的倡议,直面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唤起生活中随处可见乱丢垃圾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公德心。

  作为一张报纸的脸面,头版在向读者传递重要新闻信息时,还需要担起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责任。2015年11月16日,青年时报头版巧妙地用“天灾 人祸”四个字,串起了丽水市莲都区发生山体滑坡、巴黎遭受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这两则当天新闻中最受人关注,又因为出现不少伤亡最令人唏嘘的新闻照片,用令人肃然起敬并有表示沉重心情的黑色铺底作为连接,在很好地表达情绪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有效信息,即虽然两起事件都出现人员伤亡,但是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事件,丽水山体滑坡是意外不可避免、巴黎恐怖袭击是人为可以避免。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对死者抱以敬畏与同情,对现场参与的救援人员予以赞扬;对于后者,我们需要对破坏世界和平的恐怖组织与个人进行斥责。(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浙江青年时报社)
图片

系列阅读:


图片

图片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