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要贴着人物写”​

周湛军 老记说事
2020年06月08日 02:00
图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说写稿》六十一





“要贴着人物写”
周湛军

  沈从文在谈到小说人物写作时说:“要贴着人物写。”这句话很适合于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百姓典型人物的写作。

  写好老百姓典型人物不容易。只有“贴着人物写”,人物形象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扣动百姓的心弦。

  一、在细节刻画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看到,百姓典型的塑造和重大典型不同。重大典型事迹突出,可着笔的地方多。而百姓典型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采访、凝练可信的刻画,就容易流于平庸,人物形象无精打采,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因此在人物的细节刻画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新闻人物,特别是百姓典型,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细节只有真实,才能把人物画准画像。

  2、简洁。要用简笔,切勿繁复,特别是关键描写,白描勾勒寥寥几笔,精炼准确。

  3、质朴。百姓典型来于基层,质朴是平民底色,不可拔高,不贴标签,客观平实。

  二、用多处生动的细节打动读者

  例如,“身着旧衣,头戴草帽,左手拎着蛇皮袋,右手拿个枝剪,眼睛盯住地面,常被人当成拾荒的。”这是笔者对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于延球的刻画。

  这位江苏沿海植物学的奠基人,30年如一日奔波在沿海荒滩沼泽,为成百上千植物“立传”,并建立了江苏沿海唯一一座植物库,为江苏沿海植物资源和环境保护做出重大贡献。

  这样一位教授,默默无闻地奉献,把荒野当书斋,才有如此反差的形象。该稿以多处生动的细节打动读者,让读者看到一个可敬可亲的平民教授形象,获得2014年度江苏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再如,“戒备严!病人隔离在病房,医生戴着乳胶手套,袖口扎得不透风,隔离帽、口罩、防护服、靴子,和防化兵一样。”这是1981年春,吴育珍来到医院报到时看到的情景。“鞋带松了。我刚弯腰,一位医生大声制止,并迅速拿剪刀将拖在地上的那截小心翼翼地剪掉。”

  这是笔者采写的麻风病防治专家吴育珍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可以用“恐怖”来形容。这位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医学院大学生,在这个一般人避之不及的“危险地带”一待就是34年。笔者着重描写“典型”的工作环境,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还如,“啪啪……老孟粗黑的手指捻开几粒红皮花生,放进嘴里。”(《孟凡昌:再苦的日子也能炒香》)

  70多岁的韦老太高兴地说:“好在你们来了。这蒜一天变不了钱,我就一天睡不着!”说着抓一把糖塞给郭兴云。(《大丰百户三峡移民成致富带富双典型》)

  “11月28日早上8点多,冷亚妍走“在田埂上,草上的露水把她的鞋面打得湿而亮,她喜欢这样的感觉。”(《在田野里洒下青春的汗水》)……

  这些细节,从多角度描摹人物,丰满了人物形象,彰显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细节刻画,进一步开掘了典型的现实意义,更深一层展示了人物高尚的情操,让读者对百姓典型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平凡的人物给我们最多的感动。普通百姓中隐藏许许多多平常而不平凡的人物,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时代的创造者和引导者,这也是我们报道百姓典型的意义所在。

  (作者为盐阜大众报社专副刊部主任)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