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作题》三十二
多些平实朴素的“大众体”标题
丁邦文
对于报纸新闻来说,标题是文章的灵魂、版面的眼睛。
读报人大都有这样一个习惯:一张报纸在手,往往先粗略浏览一遍标题,接下来再按照标题的精彩程度,选择阅读的轻重次序。当今厚报时代,标题之重要更是如此。
我在南通日报工作了20多年,无论是担任采访部主任修改记者稿件,还是担任编辑部主任编稿子、组版面,感觉制作修改标题是最为费劲劳神之事。
过去,记者习惯了从文件、报告、讲话中抄抄摘摘,不少文章的标题几乎“格式化”了。再看看上下左右,好多同类报纸的标题也患了同样的“八股病”。
后来南通日报着眼于真“转”实“改”,在制度设计上要求记者、编辑将“走基层”纳入常态,同时通过考核、评比等多种杠杆促进优质稿件的批量产出。生动鲜活的稿子多了,标题语言就不再枯燥干巴,标题制作也就不再是难事。
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一:
《责任田流转,庄稼人得益》
《企业来了,我们村变了》
点评:以上两题用的是群众口头语,普普通通的大实话。既准确概括了稿件的主要内容,又带着浓浓的感情,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还避免了庸俗化。
例二:
《“机构”几十个,村官难应付》
《农民盼农技人员“常在村”》
点评:一语点到问题要害,没有太多欲言又止的修饰之词,也不搞什么云遮雾罩的弯弯绕,监督类稿件没有咄咄逼人的张扬气。
例三:
自掏腰包自寻乐,草根演给草根看
点评:该题说的是农民自娱自乐搞文艺演出的事,用了工整对仗的联语体,又嵌入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生动传神,风趣活泼。
例四:
《我在丁堰当“民警”》
点评:一个“当”字,说明体验者是身心俱入,而不是做客人、当旁观者。试想,读者看到这样的标题,报纸在手里停留的时间一定会变久,受到的关注与好评一定会多起来,其影响力与感染力也随之增强。
(作者为南通日报社编委)
今日说作题》专栏之二十八:新闻标题,为何要短?如何短?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