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评论赏析13|直播带货数据造假、官员作秀,来学学评论怎么写

诺二 拖鞋哥新传考研
2020年06月30日 12:04
 图片
作者 | 诺二

编辑 | 语亭

21级新传考研交流4群:223247826





事件背景



万物可直播,人人能带货。前有薇娅、李佳琦等网红主播顺利“出圈”,后有罗永浩、董明珠等企业家的追逐,直播带货俨然成了今年最热闹的风口。


然而,在现象级事件频频刷新眼球的同时,直播带货乱象日渐暴露。直播间数据造假、主播虚假宣传的情况屡见不鲜。


本次诺二为大家选择了两篇关于直播带货中造假问题的评论,一篇是关于直播带货行业的数据造假,一篇是关于官员直播带货弄虚作假的问题。

 

图片


直播带货亟须引入专业打假——人民日报

(1)近日,某平台一名主播直播带货数据涉嫌造假引发广泛关注。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统计,这场直播的销售额应为867万元,与平台官方给出的1.05亿元有很大差距。该平台出面澄清,称由于数据接口调试不到位,造成了前后端数据显示不一致。这场直播数据的真假暂且不论,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直播市场数据的水分的确很深,有些直播间的繁荣景象,很大程度上是虚假流量在支撑


(2)当前,直播带货风头正劲,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成交额让人咋舌。还有观看直播的人数,一场动辄达到几百万上千万。早在2015年,某主播在直播游戏时,系统显示观看人数竟然超过了13亿,真是连故事都不带这么编的。(简要概括新闻由头,直播数据造假问题严重)


(3)今年以来,直播带货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亿,占网民总体的62%,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62亿。来自商务部的大数据监测显示,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预期直播带货行业规模大概近万亿元。是否会达到万亿元,可能还是一个问号,但不管如何,直播带货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尤其证明了疫情背景下直播对稳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性。(让步分析,直播带货对刺激消费有重要意义)


(4)纵观人类经济史,还没有哪个行业是靠着弄虚作假做大做强笑到最后的,互联网行业也不会例外。这些年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样的事情还少吗?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越是重视直播带货,越是希望直播带货发挥更大作用,就越要从基础工程抓起,确保这个行业把第一个扣子扣好。(转折,道出中心观点,任何行业靠弄虚作假都不可能持续)


(5)近两年来,直播带货的槽点主要集中在商品身上。比如,一些直播中对商品夸大宣传,言过其实,就连一些头部主播也出现过“翻车”。现在来看,虚假流量的问题比虚假宣传有过之而无不及。打开一家电商平台,可看到各类直播平台的涨粉、刷在线人数、刷播放量、刷直播点赞、刷各种礼物等服务,甚至有的商家承诺,付费后可直接将该场直播刷上当日热门榜单。


(6)据介绍,现在造假技术发达,造假成本极低,比如有1个人观看直播时,直播平台可以在后台将在线直播人数扩大到10倍;有10个人观看直播时,直播人数会扩大20倍;有100个人观看直播时,直播平台很可能已经把人数设置为当前实际人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我方观点的原因分析,目前造假技术发达,造假成本低)


(7)虚假流量带来了虚假繁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行业的生存发展逻辑。大家都在抄小路,大路也就无人走了,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根本上损害消费者权益。有人讲,“大家都在买数据,不买你就比不过别人”,可是谁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里?一旦偏离了消费者本位,市场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消费者也不傻,最终会用脚作出投票,“雪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问题想在前面,解决在前面。(我方观点的影响分析,造假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


(8)虚构出来的繁华,禁不起风吹雨打,虚假流量会把直播带到沟里。最可怕的是,行业自身被虚假流量绑架,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直播带货亟须引入专业打假,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通过全空间、全平台、全产业链的综合治理,实现线上线下监管的无缝连接。(措施总结)


图片

总评:人民时评这篇文章针对目前直播带货数据造假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整体上使用的是让步分析的思路,先肯定了直播带货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进而提出我方中心观点,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依靠弄虚作假,必须脚踏实地稳定发展。

图片

图片
谨防直播带货变官员秀——新华每日电讯


(1)时下,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积极尝试直播带货,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推销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收获了不少赞声。但记者调研发现,有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不但流量注水、销量造假、大搞摊派,还组织水军齐呼“领导好帅”。这种自欺欺人的浮夸作秀,背离了为民办实事的初衷,成了一种出风头、讲排场的新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简要概述新闻由头+亮明观点)

(2)西部一位负责电子商务业务的基层干部向记者吐槽,近期直播带货火爆,他忙得不亦乐乎——领导干部动辄找他要网红、要流量,让他推荐直播服务平台。“领导讲面子,直播带货时观众一定要多,销量一定要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网红或‘大号’蹭流量,以至于现在网红和流量平台生意火爆,直播一场接着一场,相关收费也水涨船高。”

(3)为了直播时的流量和销量好看,一些地方费尽了心思——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不仅让党员干部当观众,还规定了“最低消费额”;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搞促销,只管流量、销量好看,不管这笔买卖划不划算;还有的地方搞“二次签约”“虚假下单”,把已完成的交易在直播时再演练一遍,或下单之后再退单……

(4)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组织大量水军在领导直播带货时高唱个人赞歌,营造“刷屏”的氛围。不管领导在直播间的表现如何,一律高呼“领导好亲民”;不管领导相貌如何,一致高呼“领导好帅”;还有拍马屁的水军直呼“领导是人民的福星”,在网络平台上赤裸裸地秀“下限”。(现象描述,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在直播中的浮夸作秀、弄虚作假问题)

(5)带货直播,本来是领导干部促进复工复产、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新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帮助本地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找销路。倘若直播带货变成领导的“魅力秀”,领导的个人风头远超农副产品的风头,倘若服务群众变成了劳民伤财,甚至通过各种造假、排场愚弄百姓,带货直播岂不是走了样、变了味?这样的直播带货还有什么意义?(原因分析1,官员直播带货弄虚作假和其初衷完全相悖)

(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进行严厉打击,有效改善了党风政风,提升了干部形象。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仍有一些不良风气、不良做法,一有机会就会“改头换面”、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过,“易容术”练得再好,只要违背服务群众的初衷,总逃不脱群众“雪亮的眼睛”,更逃不了党纪国法的监督(原因分析2,官员直播带货弄虚作假和其初衷完全相悖)

(7)疫情影响尚未完全退去,农副产品销售依然面临种种困难,直播带货为供需两端打开了一道门。领导干部本着为民解忧、量力而行的态度,尝试为本地农副产品直播带货本无可厚非,怕的就是霸王硬上弓,互相盲目攀比甚至弄虚作假,大搞形式主义以致劳民伤财。毕竟,每个领导干部自身的情况不同,并不一定都适合走到“台前”当主播、当网红。领导干部在“台后”为直播带货营造好氛围,做好保障,同样是给群众“带货”,一样会受到群众肯定。相反,不栽树只乘凉,当次主播过把瘾、讲排场,反倒有不务正业之嫌,让人贻笑大方。(措施分析,地方领导做带货直播要实事求是)

(8)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真心为群众服务、为农副产品代言,群众自然双手欢迎;但若是心怀不轨,浑水摸鱼,企图为个人捞取行政资本,还是趁早“醒醒吧”:这种低劣的作秀无异于玩火,只会弄巧成拙!(总结)


图片

总评:新华每日电讯这篇文章则是针对地方政府直播带货中弄虚作假、形式主义问题进行的评论,整体写作思路是现象总结-原因分析-措施分析。这两年这种时政类的材料考察的也比较多,第六段关于反腐倡廉的部分大家可以背诵,遇到类似形式主义的材料就可以套用啦!

图片 


图片

往期回顾
评论赏析01|“污名化”病毒?来看看评论员如何有理有据地反驳!
评论赏析02|国内版“N号房”,需要法律重拳出击!
评论赏析03|时政类新闻评论具备什么样的风格?
评论赏析04 | “小朱配琦”火了!来看看正能量类型评论怎么写
评论赏析05|“回归中国”式爽文被删,来看看传媒文化类评论怎么写
评论赏析06|网红公司争抢“窃·格瓦拉”,如何用评论纠正这扭曲的价值观?
评论赏析07|中信银行泄露用户隐私,评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难题
评论赏析08|“大头娃娃”重现,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姑息!
评论赏析09|不设GDP目标,来看看两会评论怎么写
评论赏析10|“体罚吐血”事件反转,你能想到什么评论角度?
评论赏析11|抗癌博主卖惨骗钱?
评论赏析12|仝卓事件拔出萝卜带出泥,看看媒体怎么评




- End -




 7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0+




图片
 | 稿
 | 
 | 


  1.8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拖鞋哥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