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的实务训练营我们会发布题目和材料,下一期推文中给出批改。发送word附件(附件命名:昵称+实务训练营)至邮箱3432761322@qq.com哦。作业截止时间是下周二中午12:00哦。
礼多人不怪,有些宝宝只甩过来一个作业附件,邮件连正文都没有,这是特别不礼貌的。考研这条路上,有礼貌的宝宝更容易得到眷顾和额外的帮助。
代呆和77会保证至少挑选10份进行精批,未获得精批的宝宝也会有机会获得邮件回复简单的意见哦~如果投稿宝宝多自然概率会低一点,但是只要你坚持,我们一定会选择你的!
2、可以将你的收到的实务批改或者新闻传播学习的感悟晒到微博上,插入话题#新传考研##和拖鞋哥一起学新闻传播#并@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下次批改我们会优先考虑你哦~
(这个表达太过概括化了,只是一个描述性的表达,很难获得具体信息,建议你再加一个标题,变成复合标题好一些)
本报讯(记者xx)(有报头不错)近年来,快递行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26.6%,但与此同时(这句话出现得非常突兀,而且和前面连接不上,也不见得非要在导语中出现),快递员自行签收客户的快递、丢件、损毁、快递诈骗等乱象频发。不久前,李女士价值15万元的快递被快递员私自签收,并被送到旧衣回收厂粉碎了,之后只找回一部分物品。
李女士事件中的赔偿问题引起各方关注。(这个连接和过渡不错)网友认为该事件不属于保价赔偿的范围,法律界人士也一致认为该案例不同于普通快递丢失案,快递公司私自处理包裹,属于重大过失,甚至有故意的嫌疑,应按照实际损失来赔偿。(网友和法律人士属于两部分,应该使用分号)
除了快递的索赔问题以外,客户信息的保护问题也引起了法律人士的担忧。(你的行文逻辑上是比较到位的)南京货到付款诈骗案中,嫌疑人利用快递员的身份,从快递公司获取客户信息,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精准诈骗,涉案金额高达1200万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快递企业掌握着大量客户的信息,应时刻注重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
快递行业乱象之所以频频发生,业内人士认为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很欣赏你的逻辑思路,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也很不错)内因在于部分快递公司受利益驱动,企业内部对存在的问题缺乏自查自纠的动力,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节假日、用工难、天气、地理、不同企业的多级合作(你的浓缩和整理意识很不错)等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快递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出现快递丢失、损毁等情况。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人潘强认为,快递企业管理混乱,相关部门应重视对个别问题的解决,必须加大企业违约违法成本,形成震慑作用,有效治理快递行业乱象。(引语式结尾不错,而且记得写上潘的职务非常好)
快递行业乱象需加大治理(主)
价值15万元的包裹被无故粉碎(副)
(复合性标题运用的比较好,既有事件信息的实题,也有虚题,整体不错)
本报讯(记者XXX)(有报头不错)近日李女士寄送的27公斤货物的包裹,价值15万元,被快递员送到旧衣回收厂粉碎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该快递公司长沙暮云站点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是由于快递员疏忽,未仔细辨认面单,才将包裹寄送错误。经快递公司寻找,最终找回4公斤物品,该快递公司承诺将会对李女士的损失负责到底。(事件阐述比较到位,但是详尽的事件阐述不需要完全在导语中完成吧?导语是点出核心信息,而不是详尽阐述信息,你的导语也略显啰嗦了)
针对此事件,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也遇到过快递员自行签收、丢件、损毁等情况,但是维权往往周期长、效果差。也有不少人对该公司管理提出了质疑。(应该用冒号,不然就显示后面的一系列问号都是记者发出的疑虑,但是记者不能进行点评和分析,应该保持客观)快递公司员工怎么能私自签收包裹?签收后又为什么不经客户确认私自处理?包裹物品究竟去向何处?价值这么高的货物如何赔偿?
业内人士表示,快递行业乱象频发的原因可分为内外两部分。(逻辑比较到位,联系也比较顺畅)从快递公司自身来说,为了个人考核成绩或市场数据,一些企业内部对存在的问题缺乏自查自纠的动力。针对外部因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金融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苏慧认为,相较于前几年,目前快递行业已相对规范,但遇到节假日,加上用工难的问题,途中滞留,丢件等情况仍会出现。
专家认为,案例中的包裹被私自处理,属于重大过失或故意,这种情况没有赔偿限额,应按照实际损失来赔偿。(你的正文行文逻辑是比较顺畅的)如果进行到诉讼程序,法官可能会用高度盖然性的原则,按照目前已经找到的部分去推断出整体的损失,进而要求企业做出相应赔偿。潘强建议,必须加大企业违约违法成本,形成震慑作用,有效治理行业乱象。(潘强是谁?名字首次出现需要点出其职称)
本报讯(记者XX)不久前,李女士通过某快递公司将27斤货物从大连寄往长沙,在李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快递公司直接将包裹送往当地旧衣回收厂粉碎。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由快递员疏忽造成,公司也将会对李女士的损失负责到底。
针对这一事件,不少人对货物的赔偿问题提出质疑,认为其不属于保价赔偿的范围。(赔偿这个只是一部分,重点还在快递管理方面)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这个快递过程中,快递方不仅将快递单发错,而且是自己签收,又当垃圾给处理了,这是重大的过错,甚至有故意的嫌疑,按照邮政法,并不适用三倍赔偿的规定。”从合同法角度来说,快递公司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应按照实际损失来赔偿。
李女士的快递事件并非个例,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快递员私自签收、丢件、损毁的情况,南京更是发生了利用快递货到付款的方式精准诈骗1200万的事件,快递行业乱象频发。(最好不要从这些事件中自己概括)
业内人士认为,快递行业乱象频发由内外两方面原因造成。从快递公司来说,为了个人考核或市场数据,一些企业对存在的问题缺乏自查自纠的动力,且在实际操作中,由收货方签收确实存在一定的执行困难,代为签收也属无奈之举。从外部因素来说,快递行业属于全链条行业,存在着多级合作关系,各环节分属不同的企业单位,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全链条的失效。同时,天气、地理、节庆等因素也会对快递的准确送达产生影响。(这段可以简写,内容太多了)
针对当前快递行业乱象,(是针对这个的吗?)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强表示:“近来的几个案例说明相关企业管理混乱,在好几个环节都出了问题,相关部门应重视对个别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这类社会热点。”(总体不错~值得表扬!)
(主)价值15万元的包裹未经主人同意被送往回收站销毁
本报讯(记者XXX) 李女士通过某快递公司将价值15万元、27公斤的包裹寄往大连,包裹在到达长沙以后,在李女士没有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快递公司直接将包裹送到了当地的旧衣回收厂,包裹中的大部分物品被当做垃圾销毁。(照抄导语,这个不可以的啊!你可以做一个概括性的导语)
李女士表示,包裹中的物品是自己学生时代的重要回忆,相较于赔偿她更想把包裹找回来。该快递公司长沙暮云站点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是由于快递员疏忽,没有仔细辨认面单,将包裹误送。李女士的物品已找回4公斤,该快递公司也表示会对李女士的损失负责到底。
专家认为,包裹被快递公司私自处理,属于重大过失或故意,这种情况没有赔偿限额,应按照实际损失来赔偿。如果进行到诉讼程序,法官可能会用高度盖然性的原则,按照目前已经找回的部分去推断出整体的损失,进而要求企业做出相应赔偿。网友认为,保价赔偿主要涉及丢件和毁损的情形,但是该事件的情况应该不属于这两类,而是属于收件员擅自处理。(一段一意,网友的内容和专家内容分开)
南京警方破获的一起诈骗案件也涉及快递公司,嫌疑人利用快递员的身份,从快递公司获取客户信息,向受害者发送货到付款的未曾购买的劣质产品。(这个事实不够准确啊,12000万元为什么不提呢?)
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快递公司掌握着大量客户信息,应时刻注重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如果没有被采访者,那么这就被认为是你的评论)专家指出,行业自身管理制度还需不断完善,企业应根据实际难点拿出应对措施与合理规划,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要加强。潘强(第一次出现要有介绍啊,同学你消息写作基本规范掌握的不太好)建议,必须加大企业违约违法成本,形成震慑作用,有效治理行业乱象。'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则600字消息。截止时间9.3日中午12:00。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基础研究投入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企业则是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专家表示,经费投入的增加,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体现,科技创新正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新动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延续了“十三五”以来较快的增长势头。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连续5年超过2%,并再创历史新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4.9万元,比上年增加1.3万元。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胤介绍,自2013年,中国的R&D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2.13%),相当于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中的第12位,正接近OECD平均水平(2.37%)。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应用研究经费2190.9亿元,增长18.5%;试验发展经费16396.7亿元,增长10.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千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竹兰对本报记者表示,总体看,经费投入的增长是中国科技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体现。超出2%的经费投入强度,标志着中国创新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变。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有助于从源头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这是许多国家创新发展经验所验证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前沿人才,在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2018年,中国企业华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了5405项专利申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排名中,来自中国的中兴和京东方跻身前八。全国工商联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也显示,2019年民企500强的研发人员占比、研发强度两项指标整体均呈上涨趋势。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研发的地位。在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中,企业已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公报》显示,2018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5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分别为77.4%、13.7%和7.4%。在日前召开的2019国是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且领跑、并跑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已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等方面的占比均超过75%。“我们在深圳、上海、北京多家企业调研,欣喜地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在增加。”方竹兰说,中国企业从最初引进资金技术、贴牌生产到改良包装、提升产品功能、内部集成,再到研发设计、申请发明专利,将越来越多经费投入到应用型研究,这已是历史性的突破。未来企业研发会更多向基础研究和上游迈进,这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对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壮大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财政科技投入连年增长,为创新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公报》显示,2018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9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同时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在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惠及面分别达到56.1%和50.1%;企业对这两项政策的认可度分别达到82.1%和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向本报记者分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财政收入趋紧的情况下,财政科技投入仍保持良好增势,这是不容易的。应当看到,当前中国创新发展需求紧迫,但创新投入所需时间长,今天的高投入,是为未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此外,财政也在科研人才、企业和项目的激励上发力,为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但经费投入和布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李胤指出,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世界科技强国仍有较大差距,基础研究、政府资金占比偏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能真正形成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科技成果仍不足,投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与布局,提升科技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答题班,来了!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参与报名!
建议收藏!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我们的
名词打卡吧
↓↓↓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喜欢我们就记得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