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卫明 倪洪江
来源:《通讯员新闻采写一本通》
广义的“新闻背景”,有三重含义: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
这种广义上的“新闻背景”,就新闻采访而言,是必须考虑的。
狭义的“新闻背景”,单指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这种狭义上的“新闻背景”,有助于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是新闻写作常常用到的。新闻背景有助于帮助受众理解新闻事实,扩大新闻报道的信息量,新闻背景在新闻稿中的穿插使用,也会使新闻更加有可读性。
一般而言,以下8种情况需要运用背景:
介绍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过去情况)“去脉”(未来发展)◎明示或暗示新闻发生、发展的原因、缘由。
明示或暗示新闻发生、发展的后果、走势。
对新闻中关键的专有名词、特殊术语进行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变化。
通过背景介绍,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借背景介绍,为新闻补充知识性、趣味性信息。
以背景介绍揭示事物的意义。
新闻背景,可以放在新闻稿件的开头,也可作为结尾,还可以穿插在新闻主体中间;既可以仅仅作为一个句子成分(定语或状语),也可以成为独立的段落、句子。
例如,通讯《“考老师”缘何遇阻碍?》的第二段是这样写的:
作为海南省教育厅指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市,万宁市决定从今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测试。
其中的“作为海南省教育厅指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市”,实际上既是全句的状语,又是“万宁市”的定语。
再如,《浙医一院来了“达芬奇”机器人》这篇新闻稿,最后一段就对“达芬奇”机器人进行了背景介绍。
本报杭州9月11日讯 我省第一台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的外科手术今天上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浙医一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操作机器人的4个机械臂,为一名60岁的患者切除胰腺肿瘤,用时不到2小时。
……
据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等机构研发,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自2000年投入临床应用以来,全球已有200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为病人服务。至去年底,我国共有14家医院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总数为18台。
新闻背景的使用,也讲究新闻的接近性。上述稿件中特意介绍的“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家”情况,就是一种新闻背景。不是所有的新闻稿件,都必须使用新闻背景。
如果新闻背景是大众较为陌生的,就有必要放入新闻稿。如果是大众熟知的新闻背景,就不必加入稿中。
例如,南昌大学1998届毕业生汪海燕,通过不懈努力,在2008年底荣获2007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最高荣誉奖“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并在白宫与美国前总统布什合影。这则新闻中,“汪海燕”、“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都是普通读者比较陌生的,有必要作为新闻背景加以介绍,而美国前总统布什,广为人知,就不必详细介绍了。
必须牢记的是,新闻背景在新闻稿中,仅仅是新闻主体的配角、助手,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不能过于张扬,所放位置不能过于显要。
更多资讯,欢迎访问:中国新闻培训网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培训网

708获赞 408粉丝
国内最早最具权威新闻业务购买专业服务机构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