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慧眼独具需观察
—— 国际通讯写作系列篇之五
温宪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世界很精彩。
为何同样生活在一个世界中,有人就能看到精彩,表达精彩,从而活出一个精彩,有人却熟视无睹?从国际新闻业务角度来看,是否善于观察、积累、思考,从而练就一双慧眼,进而厚积薄发,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对外部世界认识和表达的良性循环,是一个成败的关键。
在南非工作了几年以后,我试图对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做一番全景式描述。为了这篇国际通讯,我曾反复思量。
1996年11月27日,时任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北部郊区官邸宣布南非将同中国建交。(温宪 摄)
首先是标题的确立。对于一位中国记者而言,约翰内斯堡是一座外国城市。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到即将离去时竟然感到些许不舍,这是一个历经几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情,日子是一天一天过来的。如何用几个字便概括这一过程的心境,最终想到了比较切合心境的“百感交集”。
在为这篇通讯的开头思考时,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岁月中,什么事情给你自己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记?什么事情与你在中国时最为不同?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打动你自己的通常也能打动读者。我最终提炼出了这样的开头:
“又要出外办事了。发动汽车后的第一个动作便是回手将四个车门全部锁定———这是任何一个在约翰内斯堡生活的人必须养成的习惯,也是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部分全部为平时观察积累所得,且经过悉心提炼,以描述约翰内斯堡这座城市万花筒般的特质。没有平时的观察、积累和思考,便没有此时井喷般的宣泄。
在做了这样一番描述之后,这篇通讯以“约翰内斯堡,一个光怪陆离、令人阅尽人间百态的城市。”收尾,应收水到渠成之效。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全世界的形象大跌。为改善美国国家形象,美国国务院于2003年通过“国际访问者”项目请来全世界“舆论领导人物”访美。在美期间,主人安排了大量的座谈、采访和会见。在潮水般的信息面前,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敏锐观察,高速思考,在成篇前提炼立意,所有观察素材必须头脑清醒的进行选择、提炼和综合;你必须看到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删繁就简,在有限的篇幅内以充足的论据有血有肉地阐释事物的本质。
我一直密切关注“9·11”之后的美国。在实地考察后,美国在两个问题上的言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便据此撰写了一个上下篇的观感。上篇题目为:美国失去“绿色”;下篇题目为:爱国主义的悖论。
这两篇国际通讯充分运用所见所闻,进而达到所思所想,以期尽量客观地描述“9·11”之后美国的几个典型侧面。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声明:“老记说事”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5899333,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