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如何做到“一鱼多吃”?

秦 雪 老记说事
2021年06月30日 04:0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说写稿》专栏 

(第127期)


如何做到“一鱼多吃”?

秦 雪

  现在媒体记者采访写稿后,都考虑如何“一鱼多吃”的问题。


  何谓“一鱼多吃”?就是稿子写成之后,在多个平台发送,以求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南宁日报社副社长,南宁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文学军在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时说,他们首先强调,记者必须增强“移动优先”理念。


具体做法是:


  1、根据新闻现场情况,果断决定发稿顺序,第一时间向移动端发稿。


  2、不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要遵循“最大亮点”优先推送原则,摘取新闻精华,短平快发出。


  3、随后,再根据新闻价值大小进行适配的采访,成稿后向其他平台发送,实现“一鱼多吃”和传播效果最大化。


  为此,就需要记者必须提高技术能力。


  新闻发生时,记者既需要在现场采访、记录或录音,又需要拍摄图片、视频,甚至还要做现场直播、现场连线。


  因此,记者必须提高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器材使用技巧,能够胜任不同新闻题材采、写、拍、播、发的需要,为重大新闻、深度新闻、精品新闻生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同时,媒体记者还必须增强互联网思维,如用户思维、数据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等等,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时、度、效结合起来,以开放、共享、共赢理念搭建传播新格局。


  南宁日报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


  时下传播形势发展很快,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媒体人,要紧紧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动脑筋,勤于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


  特别是长期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编辑,应主动努力学习,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千万不能再“慢三拍”地过日子。如若不然,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作者为京城媒体人)


 往期热门文章

段存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小特写大主题,这样的稿耐看!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31年后,八勇士历数那深藏的南极磨难

品读这些小通讯,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报道为何让人泪目?

记者笔下的故事咋写成?

记者写这稿为何边写边流泪?

请把握好采写人物的“度”

请把这些细节写进稿子里!

复杂情况下的标点符号用法,都是你想问的

“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多位南极功臣话当年:首次图解创建中山站特别险、格外难

叫座的稿子从哪儿来?

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方寸之间,能写好故事吗?

关于“上稿难”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别了,“胖导语”!

好稿子是怎么来的?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上篇)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 (下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