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朱象清丨审稿的内容与要求

朱象清 木铎书声
2021年07月05日 23:55

图片

木铎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新闻出版研究生系列教材”,朱象清先生接受《图书编辑学》主编李建臣邀请,为该书撰写“审稿与编辑加工”一章。含审稿、编辑加工两大方面内容,计有3万余字。木铎书声经授权将以上内容陆续整理分期推送。

 

朱象清,曾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编审,现已退休。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早在1983年做出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


这里指出的工作和劳动,在审稿工作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极其重要。任何书稿的内容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而判断书稿的“四性”,作出取舍的决定,只有通过编辑艰苦而细致的审稿这一创造性劳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审稿不同于一般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更不是在浏览与学习,而是一项科学的认识活动,既要深入书稿之中,研究分析,又要跳出书稿之外,比较、鉴别,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审工作。


书稿的取舍,主要不是看书稿本身是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差错,而首先要抓住总体上、全局上的大问题、大质量,所以要抓住重点,即从大处着眼,抓其要害,这样才能抓住根本,不致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当然各种小问题,特别是差错,也不要放过,随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应主要抓住以下几项内容进行审查。

图片

符合组稿大纲的要求


确定选题和组稿时,一般都有选题报告与组稿大纲或要求著作者提供编写大纲,对选题理由、客观需要、读者对象、内容范围、广度和深度、框架结构、篇幅大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预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书稿交来后,编辑要首先审查是否符合选题报告与组稿大纲的要求。这一点对系列丛书、教材以及多人合作的著作尤为重要。系列丛书有总体要求,各卷在总体要求下又有各自的侧重面,这些都是事先规划好了,不能随意变化。多人合作的著作更应事先共同约定大纲,统一要求,才能形成整体。教材是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下来安排内容,书稿都应符合大纲的要求,这是前提。


对于自投稿,事先没有商定大纲,审稿时也应首先抓住这些内容。


01

图片

书名。

书名是书稿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书名一旦确定,又反过来制约着书稿的内容。书名首先要准确,其内涵与外延要与书稿内容一致。第二要简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第三要鲜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能令人捉摸不定(当然文艺书、科普读物也可以用比喻,含蓄一些)。

02

图片

编写意图。

是指编写书稿的宗旨和目的,首先要明确写书的目的,或为了理论研究,或为了宣传教育,或为了推广传播,或为了文化积累,或为了欣赏。再要明确图书的类别,是理论著作、教材,还是实用技术、科普读物或小说、诗歌、戏曲等。明确了编写目的,便可根据不同类别图书的要求来检验书稿是否符合编写意图。

03

图片

读者对象。

这对于科技和社科类图书尤为重要。书稿内容要根据特定的读者对象的需要来安排。读者对象不同,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遣词造句都会有差异,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

04

图片

结构安排。

要注意结构的逻辑性,重点或主题要突出。

05

图片

字数。

与计划字数是否基本吻合,各章字数是否恰当。这些问题在审稿时均应首先审定。


有些书稿在编写时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未曾考虑到的问题,或由于时间的关系,或由于某些政策的调整,或由于新技术的出现。编写时对编写大纲作某些调整也是常有的事,这一点只要有道理也应灵活掌握。

图片

政治标准


出版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方针,因此要求出版物的内容一定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阐述,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政治思想的自由化。对腐朽文化、封建糟粕要坚决抵制。


审稿工作还要自觉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科学的进步。对于精神生产中的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对于学术与艺术探讨中的不同主张与不同观点,要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历史表明,不同意见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论争而发展,继承与交流从来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大胆地引用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为我所用。还有许多现象过去不为人所知,有的正被揭示或仍在探索,这些都应鼓励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探讨。


审稿工作坚持政治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判断书稿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如:

国家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技术政策、技术法规以及各种专业法等。


编辑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十分注意政策和策略。譬如对过去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历史地分析,既要看到他们消极或反动的一面,但也不能避而不谈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一面。为了政治的需要,对某些人物的评价,在措词上要注意细细斟酌,要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这个大局,掌握好政策和策略的灵活性。


书稿的政治内容,其表现形式也因类别不同而各异。一般来说,政治类书稿,其内容直接阐述各类政治问题,容易看出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文艺类书稿,其政治内容则融汇在字里行间,和故事情节之中,审稿时就需要从情节、主题中去琢磨,去分析。而科技类书稿,其政治标准便要看它的实践性以及是否符合其专业政策及法规。


审稿要注意政治标准,也称之为政治把关。这种把关决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要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艺术问题的界限。也决不同于过去的“政治挂帅”,搞所谓“穿靴戴帽”,在前言或概论中加上一些空洞的政治口号或语录。更不得粗暴地乱贴标签,打棍子。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地看问题。

图片

学术标准与艺术标准


我们在审阅一部书稿时主要看它的价值(质量),不同类别的书稿有不同的要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主要看它的学术价值,文艺类书稿则主要看它的艺术价值。就是看书稿给读者提供了多少有实用(启发、教育、欣赏等)价值的内容。


学术价值(质量)的主要表现是它的科学性。科学技术图书是科学知识的载体,如果其内容是错误的,违背了科学原理,就根本不具有学术价值。一部优秀的科学著作,不能仅仅要求其内容不违背科学规律,还要看其内容在理论上的深刻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它不仅同肤浅的见解相反,而且也不是一孔之见的、或者星星点点的经验性论述,而是对理论有真知灼见的科学的精辟论述、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工程”。


衡量学术标准:

一是“新”

看其是否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等),新意越多,价值越大。当然这种“新”,是科学的创新。也不能要求所有的书都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但是一定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新的见解、论述,或开拓了在新的领域的应用。不能总是停留在已有定论的圈子里团团转,剩饭炒来炒去是没人吃的。

二是“深”

即所述的内容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深度,对理论和观点不能是浅薄的论述,或教条的重复。虽不要求是一家之言,但一定要有著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是“实”

即理论联系实际。自然科学图书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传播科技知识,使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要尽快实现这种转化,就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它的实用性。社会科学同样是这个道理,它所传播的理论要有针对性,要结合现实。譬如当前宣传马克思主义就要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会有成效。


艺术标准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一要“新”,文贵创新。

艺术欣赏中“喜新厌旧”的要求是一种普遍心理,要求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新颖。

二要“深”,要有高度。

作品应具备生动鲜明的形象,丰富而引人的情节,生机盎然的情趣和深邃高尚的境界等。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牵动人的情怀,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要“实”

作品要具有生活气息和逼真的情节,题材要来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细节的作品往往是有生活基础的。审读文艺作品,首先要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脱离了艺术性,其他都是空的。

图片

框架结构与逻辑标准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整体,就像建筑物一样,首先要有一个框架,再分隔成许多楼层和房间,然后考虑庭院、大门、围墙等。一部书也要首先构思框架,然后分为若干篇、章、节、目,再考虑序言、后记、附录、索引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一部书的整体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都需要按照整体要求进行协调。


编辑审稿首先要对这个整体的逻辑性有明确的认识与设想。注重内容的质量是重要的,但决不能忽视内在形式与逻辑关系。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协调,才算是一部好书。


要确保书稿的整体系统性当然要在内容的逻辑性方面下功夫,合理的框架结构是保证整体系统性的重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


章节是一部书稿整体构想的主体,是构成书籍大厦的框架。章节的内在逻辑形成书稿内容系统结构的层次性,是实现书稿内容整体系统性的基础。结构的每一层次都具有自身的功能,都是书稿整体的一部分。优化结构的每一层次,也就可以优化书稿内容的整体。因此,研究书稿的层次性,不仅可以把握书稿内容系统的逻辑性,而且可以发现重复的内容。


我们要注意书稿的结构布局合理。哪些内容应处于平等地位,哪些内容应处于从属地位,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顺序恰当,章与章、节与节、段与段,以至前言与后语之间要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结构安排还要有逻辑性,或服从读者认识事物的规律,或服从阐明和论证的方法,或服从科学技术本身的体系。


结构安排主要通过各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标题起到整部书的骨架作用,必须认真推敲。标题应是该层次内容的浓缩与概括,应言简意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之间应注意逻辑性,上下级标题相应相称,外延不可过大或偏小,同级标题不应相互包含。


结构安排一旦确定,书稿的轮廓也就基本勾画出来了。

图片

图表与辅文


翻开一部文艺书,读者无不为那绚丽多姿的富于艺术魅力的插图所吸引,总是一口气翻完,有的要反复欣赏,久久回味。文艺书插图不仅具有提示、点明主旨、加深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是绘画造型艺术,是同书的内容相配合融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科技书的插图又以它的严格的科学性和图解性,以帮助读者形象地理解内容而受到欢迎。


科技书稿,一般插图及表格较多,它是正文的补充与说明,是直观说明文意的辅助材料,配合恰当,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插图形象直观,表格使人一目了然。所以第一要准确,第二要简明,第三要文图或文表一致,第四也要注意美观。


辅文是指图书正文之外的附件,一般是指序、前言、后记(跋)、内容提要、符号表、人物表、目录、索引、参考文献等。这些辅助性材料在于给读者介绍该著作的宗旨、目的、指导思想、背景、成书经过、特点、重点、阅读注意事项等等需要交代的问题。有的是指导读者阅读、帮助读者理解内容;有的是方便读者查阅内容,或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资料。辅文同样是一部书稿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辅文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评价性文章,如内容提要、序、前言、后记、跋等。


这类文章立场要鲜明,文风要明快,平易近人,不应该板起面孔;结构要严谨,文字要简练,逻辑清楚,层次分明;内容要具体,又要高度概括,可读性强。


另一类是资料汇集,如目录、索引、人物表、符号表、参考文献等。


这些资料一定要简明、醒目、有序,方便读者使用。


特辑

图书编辑学
李建臣    主编
图片



图片


排版丨 张瑶

审校丨 杨莉  齐琳

运营丨 韦彤


图片

图片

图书编辑学特辑 · 目录
上一篇朱象清丨审稿的目的与原则下一篇朱象清丨审稿的程序与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木铎书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