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练就“临门一脚”的功夫

王书明 老记说事
2021年08月23日 04:00
图片

《今日说作题》五十二



练就“临门一脚”的功夫


王书明


  作为记者编辑,“临门一脚”的功夫很多,但制作出精彩标题是最重要的功夫之一。


  大家知道,标题是对新闻的提炼和概括。制作标题就是要从成百上千字的报道中划出重点,把读者最关心、最精彩的信息放在标题上,使之一瞥之间欲罢不能。


  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找重点,让“埋在碗底下的肉”露出来。


  然而,新闻标题“避实就虚”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如“成绩斐然”“场面火爆”等用语还不时出现在报端,工作报道尤为明显。


  这些 “大而空”的标题,因不能满足受众阅读期待,难免遭遇阅读抵触。


  其实,许多报道之所以不中看,缺的不一定是新闻元素,而是新闻元素被淹没在内容里,未能在标题上显山露水,如同“肉埋在碗底下”,刺激不了受众的阅读感官。


  作为编辑,必须练就这“临门一脚”的功夫,让直抵受众心灵的新闻亮点,通过标题凸显出来。


  比如,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服务一度是全国典型,为破译典型密码,中央和省市媒体齐聚该区采访。笔者带领的采访团队记者为突出主要内容,精心做了4个小标题:


1、“开通一条线”


  2、“编织一张网”


  3、“借你一双手”


  4、“撑起一把伞”


  这4个小标题,从畅通民意诉求、建设服务网络、筹集资金渠道、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立体呈现了玄武区的个性化做法。与有些媒体“胡子眉毛一把抓”相比,这组报道的4个小标题不仅工整对仗,更展示了工作亮点,在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获得江苏好新闻一等奖。


  (作者为《大学生村官报)》副总编辑)

 往期热门文章

段存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小特写大主题,这样的稿耐看!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31年后,八勇士历数那深藏的南极磨难

品读这些小通讯,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报道为何让人泪目?

记者笔下的故事咋写成?

记者写这稿为何边写边流泪?

请把握好采写人物的“度”

请把这些细节写进稿子里!

复杂情况下的标点符号用法,都是你想问的

“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多位南极功臣话当年:首次图解创建中山站特别险、格外难

叫座的稿子从哪儿来?

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方寸之间,能写好故事吗?

关于“上稿难”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别了,“胖导语”!

好稿子是怎么来的?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上篇)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 (下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记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