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不断“往下沉”,人物报道如何引发共鸣

艳颖 笑尘 泽楷 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2021年11月10日 01:20
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探|寻|新|闻|背|后|的|故|事………


图片


从建德野马岭“夺命坡”旁的四人劝导站,到临安山核桃主产地的杭州最小法庭,从守护留守儿童的“法官爸爸妈妈”,到为山区村民定分止争的“黑猫警长”……

今年7月,依托全媒体中心政法条线,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融媒体专栏——“法治第一线”,将目光投向散布在杭州山区里的那些警务站、人民法庭。

7月28日,由钟玮采写的《“守住一辆车,就是守住了一个家!”》见报,4位党龄加起来100岁的劝导员成了美女峰下的“迎客松”,让人印象深刻。

图片

中心的谢俊老师常说,做人物报道,就要往下沉。何谓“往下沉”?我想,一个是要“沉”到人物身边去,和人物面对面,走进他们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是报道上也要“下沉”,让读者产生共鸣。而这其中,要下的工夫还有很多。

1、了解背景故事,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情感距离

这次的采访地点大多分布在淳安、建德、临安、富阳等区县的山区里,之前并未踏足过。要和采访对象聊得开、聊得近,需要先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人生经历。

在约富阳龙羊法庭的调解员“黑猫警长”黄华庆采访前,我先问富阳法院要了一些龙羊法庭的历史沿革资料和黄华庆的个人资料,负责对接的通讯员告诉我,大家一般喊黄华庆“猫叔”。

同时,我加了黄华庆的微信,他的微信昵称就叫“黑猫”,在初次聊天中,黄华庆匆匆给我发了这样一句话:“小王记者,不好意思,我很忙,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都会接的。”

我上网搜了一下龙羊法庭所在的万市镇。万市镇位于富阳区西北部,镇内多山,群山之间清澈溪流纵横,距离富阳城区有个把小时的车程。法庭管辖26个行政村,但工作人员只有5名,黄华庆是唯一一个特邀调解员。

图片

  黄华庆到当事人家中走访

“猫叔,天这么热,你今天又要上山送达吗?”和黄华庆见面那天,他穿着一双运动鞋,不停有电话进来。

“哎呦,你怎么也喊我猫叔?”“黑猫警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忙得很!下午有一个调解,你们跟我去吧,我先跟你说说情况。” 黄华庆的话匣子打开了。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这位“黑猫警长”的分享欲不断高涨,我们跟着他上山下田、接访调解。在与他交谈中,我发现一个细节,黄华庆不是左撇子,但他却使用左耳接电话,偶尔用右耳接听了两句又赶紧贴到左耳,动作看起来还有点不自然。

图片

“我右耳的听力变差了,医院也查不出原因,我老婆说我是调解电话接多了,把右耳累坏了。”黄华庆笑得眯起了眼,后来,这个细节被我写进了文章中。

2、理清关键点,用案例故事讲好基层法治智慧

基层法庭是司法系统的毛细血管,处理的大都是乡里乡亲的民事纠纷。这样的故事听起来远没有大案要案来得酣畅淋漓,甚至会让人产生“这种家长里短也算事”的疑问。

在采访建德“老法官工作室”的故事时,87岁的老法官郭昌金有些“担忧”地和我说,“我手里没有法槌了,只是老娘舅,解决的都是邻里小矛盾,能上报纸吗?”

图片


我想了想,“老法官工作室”的前身是法律咨询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因此,“为民解忧”这个特点在报道中是肯定要体现的。碰巧,采访刚开始,两位楼上楼下邻居就因空调漏水前来调解,两人各执己见,空气里有了火药味,先说法,再讲理,最后谈一谈邻里感情,大约20分钟,矛盾调解完毕。

今年1月,“老法官工作室”所在的府东社区捧回了一块“国字号”招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能拿回这个招牌靠的是什么?我想应该不单单是“为民解忧”吧。老法官张桂好说了另一个案例:因地块开发导致居民楼出现裂缝,居民群体与开发商之间剑拔弩张,经过“老法官工作室”的3轮调解,最终由住建局出面鉴定,让几十户居民得到了妥善安置。显然,这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室还有着更高层面的分量——社会安定的调和人。这正是我想要的案例。

3、笔触落到人的身上,才能和读者有共鸣

山区法庭的故事,大多没有什么特别。在选择报道题材时,谢俊叮嘱我们要从人物的角度切入,呈现法治杭州的基层智慧,要引起读者的共鸣。

威坪镇位于淳安县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近年来,许多人为了家庭生计离家务工,将孩子交给了农村的祖辈或近亲照顾。在淳安县,目前在册的留守儿童有3800余人。    

图片

法官方莹扎根威坪法庭已有8年,经手过许多婚姻家事案件。她发现,当地许多离婚纠纷案件中,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今年4月,淳安县人民法院联合多家单位策划了“向日葵成长计划”,她和法庭庭长田丰做起了留守儿童的“法官爸爸妈妈”。

“孩子正在一批批长大,留守儿童的人数在未来也许会逐渐减少,但小法庭会一直守候在千岛湖旁。”这篇报道,我们以庭长田丰与留守儿童小悦悦之间的一顿饭开篇,以法官“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故事为主线,体现了人民法庭发挥司法教化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贡献。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有网友给我们留言:原来法官也可以很接地气!有法官妈妈、爸爸照顾的孩子一定很幸福! 

王艳颖

“上山、下地、飞檐走壁”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进村拍摄,这个“运动项目”其实并不陌生,往往随后就伴随着“上山、下地、飞檐走壁”。拍摄人物专题系列永远不变的灵魂就是故事,用画面讲讲故事,将一个人物形象立体化,是这次拍摄的主要任务。

图片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富阳龙羊法庭,也是第一次拍摄这个系列。“黑猫警长”黄华庆是这个大山法庭的调解员,由于工作基层法庭的人数有限,加之其事必躬亲的性格,每天都有各种工作需要他去完成,这对我们的拍摄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与他碰头交流后,“猫叔”立马脚下生风赶往村里去调解纠纷,当然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拍摄状态——真实。纪录型拍摄往往是最能出画面的,因为每一帧都是真实存在的故事,不需要演绎和摆拍,以第三视角静静在一旁观察就好。当然这样的拍摄也并不是事事顺利,在拍摄“猫叔”送传票的过程中,我们就遭到了当事人家属的驱赶,不过这也难不倒一个常年拍摄突发新闻的记者。

图片


这几期的拍摄,最大的感触就是基层工作的不易,几位主角时常挂在嘴上的的一句话却又如此轻描淡写:“就是在做我该做的工作。”作为记者,我们也希望能不断挖掘出更多身边如此的人和事,也正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廉笑尘

采山核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9月28日,《 “最小法庭”里出了个老百姓“身边的庭长”》报道刊出了,讲述的是临安山核桃主产区岛石镇上昌北法庭庭长陶祖法的故事。

图片


在这次拍摄之前,我还没真正见过山核桃树,对于采摘山核桃的危险也只是听说而已,所以本想着就只是一次普通的爬山,实际上还要辛苦的多。

图片


山上都是碎石子土路,我和笑尘先是跟着陶庭长往山上走,他们边走我们边拍,此时坡度虽然尚可,但同时要兼顾相机的稳定性就比较困难了,也很消耗体力。更困难的还在后面,调研现场在更高处的一个山腰上,坡度目测有六七十度,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找可以落脚的地方,慢慢地向上爬,而地上满是碎石,青苔和杂草,一不注意就会打滑,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我和笑尘都已是大汗淋漓,而经常上山的庭长和村干部们倒是很轻松。

图片


重头戏是,主拍摄点位是在树下的一小处平台上,庭长几人站满了,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大块的平地了,我们得尽力找机位角度,控制距离来拍摄合适的照片和视频。所以笑尘蹲坐在一块石头上,压着重心拍视频,我则单脚着力,一手拿着相机拍摄图片,一手拉着网核桃的绿网和铁杆尽量保持平衡,或是再爬到更高处的石头上蹲坐下来,我们两人在现场绞尽脑汁,使出各种姿态才完成了拍摄。我们感叹,采山核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

邱泽楷
图片、视频来源:杭州日报


图片

作者王艳颖
杭州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
我们长话短说
在成为光源之前
学会低下头 沐浴光


图片

作者廉笑尘
杭州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
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与勇敢与善良与魅力
于一身的美男子


图片

作者邱泽楷
杭州日报全媒体新闻中心
把生活变成诗


点击右上角分享你感兴趣的内容

小编24小时不定时在线

欢迎交流



图片

微信号:hzrbywjl

投稿:

hzrbywjl@163.com


图片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