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中新社这篇400字消息为何入选新闻教材?

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2年05月06日 12:06

编者按:


发现新闻需要极强的新闻敏感。小牛工作室今天推荐的《北京市长焦若愚闻过即改与会不吸烟》一文,就是记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案例。


据作者蔺安稳先生回忆,1982年3月他采访北京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在《会议简报》中读到人大代表批评时任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在主席台上吸烟,他立刻想到,“一市之长”受批评,本身就是新闻,焦若愚市长烟瘾很大,代表们提出批评,焦市长会是怎样的反应?


带着疑问,蔺安稳抓住开会前的间隙,赶到休息室采访焦若愚。在焦市长表态“我今天一定不吸烟”后,蔺安稳在开会过程中全程盯着主席台,最后用事实得出“所有的主席团成员没有一个吸烟的”这一结论。


此稿虽只有两段,全文不到400字,但行文极富特点:


一是题目生动活泼,第一时间抓住了眼球;二是抛弃程式化会议报道,抓住了最富有张力的“看点”;三是记者采访到了核心人物焦若愚市长的回应,这不仅避免了此类报道易落入“半拉子”工程的问题,还体现了焦若愚市长虚心纳谏的品格及北京市人大会议的民主作风,其效果甚至远超一篇正面报道。


该稿播发后,曾被香港、澳门和海外多家报纸刊载,《人民日报》也加框刊登。后被选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新闻教材。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一书亦收录了此稿。


值得一提的是,蔺安稳还是第一位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记者。


他的稿件《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对“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发现和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能够捕捉到这一独家重大新闻,体现了记者深厚的知识积累、极强新闻敏感和执行力。(点击查看蔺安稳对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回忆→霸陵刷屏,当年改变秦兵马俑命运的中新社记者说……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新闻舆论的活力在于发现,眼力就是发现力。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蕴藏的新闻宝藏,正期待着发现的眼睛。


图片

资料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蔺安稳撰写的稿件。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图片

一起来看稿件原文吧!

北京市长焦若愚闻过即改与会不吸烟

 

中新社北京1982年3月16日电    (记者/蔺安稳)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副市长赵鹏飞等在13日召开的北京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大会主席台上吸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批评。本社记者就此事访问了焦若愚市长。焦市长说:“代表们批评得对,我一定改正。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这不是小事。”在今天的两个小时的第二次大会上,焦若愚市长没有再吸香烟。


北京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的大礼堂举行。大礼堂内立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场内禁止吸烟”,一块是“请勿随地吐痰”。但是 13 日的大会主席台上照例放着烟具。这天,坐在主席台上吸烟的除焦若愚、赵鹏飞外,还有北京市的其他领导人。与会代表在小组讨论时,对焦若愚市长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人民代表安士伟、张克明说:“大会会场立了‘禁止吸烟’的牌子。焦若愚市长等不起带头作用,主席台上烟雾缭绕。领导人立了法不遵守,太不自重了。”在今天的大会主席台上,烟具撤掉了,只放着茶杯,所有的主席团成员没有一个吸烟。


图片

资料图:焦若愚(1915-2020),1981年1月起先后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市政府市长,中央纪委委员,北京市纪委书记,北京市顾问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对外友协名誉会长等。2020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图为1960年8月,时任沈阳市委书记焦若愚(右二)等陪同彭真视察沈阳松陵机械厂。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推荐阅读

图片

 中新社70年丨田惠明:每天都有写不完的大新闻

图片

中新社70年丨周秉德:我很怀念在中新社的日子

图片 记者观察:居家隔离,可乐为啥成了“硬通货”?



作者:小牛工作室
编辑:戴梦岚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庖丁解new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