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如何在从公共信息中挖掘重大新闻题材?

林永俊 袁永华 新闻前哨
2022年06月10日 03:07

图片




        地铁是一个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武汉地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400公里大关,达435公里,位居全国第五、全球第十。多年来,依据武汉地铁的对外公共信息,不少新闻媒体通过深度采写屡次摘得中国新闻奖、湖北新闻奖。本文就如何挖掘地铁公共信息,形成“独家新闻”来谈一些思考。




 

       2015年,楚天都市报推出的关于地铁新闻《大武汉一日穿江湖》,获第三十四届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2年,武汉广播台消息《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今天运营》,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时间再往前推。2008年武汉广播台消息《万里长江第一条越江隧道建成通车》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地铁建设、运营的专业性较强。近年来,诸多新闻媒体把这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把众多公共信息进行整合、吃透,并通过简洁、精准的新闻语言展现出来,从而斩获诸多新闻奖项。

  


01  新闻选题力求做到“人有我新”

   

著名记者爱泼斯坦曾说,独家新闻除了指独家材料外,更主要的是靠独特的视野、视角和开掘,而不是靠垄断。纵观上述获奖新闻,其新闻选题有以下特点:

1.历史眼光。《大武汉一日穿江湖》,文章开头点出新闻:昨日上午915分,地铁3号线一列名为“金色梦想”的归元金,载着首批乘客跨越汉江两岸,三镇地铁迎来“环线相连”时代。一小时后,中国最长的湖底隧道东湖隧道也正式通车,飞驰的车轮声回响在隧道之内,武汉路网突破“一湖难越”的瓶颈。

从当今追溯到以往。文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遥想千年之前,诗人在字里行间隐藏了多少代人渡江的无奈与渴望。58年前,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08年,长江隧道通车,武昌汉口自此有了江底通道。然而,地铁的梦想一直萦绕在江城人的心中。

2.宏观视野。《万里长江第一条越江隧道建成通车》作品中,“武汉市市长阮成发:‘51年前,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今天,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建成,百年梦想成真,对于缓解我市过江交通的压力,加快武汉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市市长的讲话,对该事件为“万里长江第一隧”定下了的基调,把易碎性的新闻事件,永远的定格在了全国首次,并确保了作品立得稳、立得准。

3.价值聚焦。市民章红用照相机不断拍下隧道通车的情景,她的父亲章勇先是武汉解放后第一批特等劳动模范,很遗憾,爸爸没看到这个。”作者在建成当天准确抓到了章红这一普通乘客背后的故事,通过章红和章红父亲,传达了至少两代人的期盼,以一当十的人物典型,升华了当年武汉市、乃至全国最大的民生事件,带给老百姓喜悦与欢乐的心情。



02 新闻策划是新闻同题竞争的“源头活水”

 

  

  当今媒体业态下,新闻源头更加丰富,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进入到共享资源领域,即看谁能更多地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以富有创意的设计,来更全面深刻地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以创造出新时代的“独家新闻”。

  2008年,《万里长江第一条越江隧道建成通车》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4年后,也是这名记者采写的《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今天运营》再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果作者第一次获奖可能因事件重大,但4年后采写的地铁新闻再获中国新闻奖,这从中可知记者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结合作者采写的内容可以得知,新闻策划是同体新闻竞争的“源头活水”,也是新闻作品成功的关键。

  1.紧贴政治高度,提升作品深度。记者时刻保持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在2号线开通的前一天下午,记者提前与地铁通讯员沟通了解到,本次开通细节获知按照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开通一切从简的“独家线索”,立即对采访的方向进行了调整,对报道的主题进行了重新策划,带着眼睛、耳朵,采集地方政府父母官的一言一行。同时,也借助重要事件进一步弘扬了“中央领导带头,地方政府跟进落实”的风清气正新面貌。

  因此,《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今天运营》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和以往重大工程竣工庆典不同的是,今天的仪式,没有搭设主席台,没有摆放鲜花,也没有领导致辞。在市民代表和地铁建设者代表简短发言之后,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等市领导就和市民、建设者、拆迁户代表一起乘坐首趟过江地铁,以此庆祝第一条过江地铁投入运营。

  同样的获奖新闻也“领悟”了这一政治高度。《长江日报》2012126日刊发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七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在于它“通天接地”,政治站位很高,是全国媒体中第一时间推出的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的报道。

  2.开放性思维让新闻报道更具特色。新闻策划需要从业人员开放思维,充分运用开放思维,更多地把思维转向横向、发散、超前样式,也要恰当地运用纵向、收敛、反馈思维,推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的独家报道。

  《万里长江第一条越江隧道建成通车》一文中,运用纵向思维,从时间和历史角度来纵向比较。从万里长江第一条越江隧道今天在武汉建成通车开始,回溯起武汉修长江隧道的几个重要节点:构想起于1919年孙中山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的做法、1979年武汉这一构想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最终得出,这件事是几代人想干的事,在新中国一代人的手中实现了,今日的开通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03   不落俗套的新闻写作让公共信息更出彩


  


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也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成就一篇独家新闻或获奖新闻的重要因素。新闻写作的独特操作,可以是一个醒目别致的标题,也可以是一个拍案叫绝的导语……因此,不落俗套的新闻写作,能让公共信息更出彩,传播效果更好。

1.立意要新颖。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信息,在写作时立意不同,会给人不同的感受。201612月,武汉城市建设迎来“大丰收”:地铁机场线、6号线、中山大道改造、东湖绿道、雄楚大道BRT等五大工程在同一天开通。

这是公共信息,所有新闻媒体都知晓。楚天都市报梳理这五大工程,次日推出910字消息《大武汉开启“快时代慢生活”》,立意别出心裁,导语点出五大工程“为千万武汉市民送来“快时代慢生活”的“邀请函”,并用来汉考察的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的话来佐证。最终该作品斩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2.行文要准确、简练。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同时新闻语言应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新闻写作提倡写短句,说短话,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大武汉开启“快时代慢生活”》一文导语中这样写道:昨日,在东湖绿道的杨柳烟外,在中山大道的红墙巷里,在地铁机场线“梅花红”列车飞驰的身影下,在雄楚大道BRT的车轮声中,穿越3500年烟云的大武汉,迎来了快速而又悠闲的一天。寥寥不足百字,点出了4大工程,既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紧扣了新闻主题——迎来了快速而又悠闲的一天。

同样是写地铁,原载《人民铁道报》的一则消息《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斩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该文的导语,尤为准确、简练:5分钟前,一列银灰色的地铁列车,在仅距离地面2.8米的地下,首次穿过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这是首都向它的共和国母亲50大寿献上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3.新闻“画面”要达到可听性、可看性、可思性的完美统一。新闻同质化、表象化、浅层化可以通过现场最接地气的语词,最单纯的“画面”达到共鸣,让老百姓自已讲感受,采访到最真实、真情、真心的心声,达到深度佳作自然天成。

《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今天运营》一文中写道:列车穿越万里长江,这让车厢里的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市民张女士:350多秒,不到4分钟,蛮爽!350秒!地铁穿过了3322米的长江地铁隧道!这比公交车走武汉长江大桥快一个多小时。学生张诗悦:特别特别高兴、特别特别开心!市民陈女士:很骄傲的,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作者在采制这篇现场录音新闻时,紧紧抓住武汉地铁带给人民“激动、创新、安全、快捷”的感受,通过生动传神的音响,充满激情的文字、详略得当的结构、富于画面感的叙述,把千万江城人民的自豪与快乐定格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把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浓缩在一篇广播新闻中,意义重大、特色鲜明、策划精良。

4.新闻背景要运用纯熟。任何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历史条件以及变动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背景。恰到好处穿插新闻背景,会使新闻增值生色。

《大武汉一日穿江湖》中,精准地展示了新闻背景:从1979年初始规划兴建地铁,至2012年首条地铁线路开通,武汉花了33年跨进了地铁时代。

《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一文中,以北京“复八段”开通为主线,进行跨时空的纵向和横向对比,独家披露了一些中国与世界地铁发展历程中,读者感兴趣的“新闻中的新闻”,展示了我国地铁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主题。



 







中国记协提出的一条业务标准“题材重大,主题鲜明,新闻性、思想性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引领社会舆论”。武汉地铁公共新闻屡次获新闻奖项,有赖于记者勇于创新、独辟蹊径,呈现的新闻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融媒体时代,面对越来越稀缺的独家新闻,只有用独到的视角、出众的写作能力,才能在新闻同题竞争中“露出尖尖角”。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2年6月(上)

       责编 :梁锋  监审:木爻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前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