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案例分析丨新华全媒头条这篇稿件的描述是否准确?

吴兆喆 吴聊
2022年06月16日 22:30

这几天太忙,许多通讯员发过来的问题都没时间看。今天,我选了一个“咬文嚼字”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2022年6月14日,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刊发《呵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来自漓江生态保护的答卷》,这篇报道写的很精彩,将漓江生态之变、漓江环境之美、漓江人民之幸,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可是,有人认为这篇报道的开篇第一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清水日边来”,描述似乎不妥,“一江清水”是静态的,怎么能从“日边来”呢?


图片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没毛病,正所谓“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荡漾的江水相对升起的太阳而言,可以描述为“日边来”

我是这样理解的——

这句话应该是源自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行至天门山时,被天门山壮丽的景观吸引,有感而作。“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说长江两岸的青山互相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驶来。

青山之所以“相对出”,是因为李白乘舟顺流而下,天门山由远及近,愈发清晰高大,就像我们用长焦镜头拍照拉伸画面的感觉一样,两山是“扑”到眼前的,尤其“出”字既体现了舟“静”山“动”的意境,又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孤帆之所以“日边来”,和青山“相对出”有异曲同工之妙。孤帆是运动的,太阳也是运动的,但在视觉上孤帆的速度远远大于太阳的速度,所以,太阳的“静”衬托了孤帆的“动”,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的景象。

在新华社的报道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清水日边来”,漓江的山就如天门山一样,在作者的眼中出现、清晰、挺拔、雄伟,因此可以描述为“两岸青山相对出”。漓江与太阳而言,永远是静止的,漓江不适合表述为“日边来”,可作者写的是“一江清水”,江水是流动的,相对于太阳而言,江水的“动”和孤帆的“动”一样,在视觉上其速度大于太阳运动的速度,所以说“一江清水日边来”没问题。就像我们坐船快速前进时,会感觉到船下的水是扑面而来的一样。

新华社有不少优秀作品,“新华全媒头条”多是精品力作,笔墨生动、描写细腻、数据翔实,大家有时间可以认真读几篇,看看人家是怎么把故事讲的如此精彩。

期待大家的好作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