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特约专栏作者 刘 杰
刘 杰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当记者的两条深刻体会
刘 杰
当记者时间久了,体会也就逐步多了起来。总结起来在写稿方面以下的两条体会甚深。
一、到现场去抓活素材
新闻报道尤其如此,靠鲜活度吸引人的新闻报道。如果抓不到现场活素材,抓不到活事例,抓不到最能体现主题的新鲜事实,写作上就会枯燥乏味,就会打出一大堆“哑炮”,也就失去了“抢”的意义,就会失去战机,以致功亏一篑。
我在业务研讨文章中写到,头条的鲜活度是靠鲜活的新闻事实支撑起来的,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鲜活的新闻素材,再好的新闻也难以亮堂起来。如果仅仅是找到了好的主题,而没有现场真情实感,没有现场鲜活的事实发现,那一位位戴胸章的共产党员、那一位位冲在最前面的干部官兵,那洪水中连床带老人抢搬上船的情景就难以捕捉到,没有这些生动的东西,怎么能够写出亲临其境的气氛?就是各地收集来的材料,我们也要求是一个个感人故事。
事实证明,只有抓到了来自一线的鲜活素材,才能写出鲜活的报道,让宣传变成正能量,去激励一线奋斗着的干部群众。
二、记者要写有思想的新闻
记者要写有思想的新闻。思想来自生活,更来自博闻、比较与思考。
深邃思想必须经过反复“冶炼”才能产生:下基层,多见闻,广采撷,抓活鱼;多比较,知轻重,明是非,得真理;多积淀,知厚薄,懂得失,晓深浅;多思量,细咀嚼,深提炼,成理论;多交流,碰火花,开思路,启心智。
(作者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往期热门文章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个“赞”、“在看”,并转给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