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怎样做不一样的人物专访

小报君 解放小报
2023年04月14日 07:00

图片




新闻报道“七分靠采,三分靠写”,“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采”得好、“采”得深,报道才能出新出彩。这就要求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2022年度全员培训(点这里复习《坚守初心和站位,用革新精神迎接挑战》)结业式上,专副刊编辑部记者沈轶伦从如何做好人物专访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体悟。交流中,她特别提到四个“力”——共情力、观察力、想象力、批判力,她说,做人物采访其实也没什么技巧,有的只是“对人的理解,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理解”。以下是沈轶伦的发言。


沈轶伦专副刊编辑部记者):

图片

说到人和人打交道,我想亲密关系其实是我们观察人际互动的一个很好的维度。在谈恋爱的时候,有一句话对追求者来说非常适用,那就是“假如她涉世未深,带她去看世间繁华,假如她阅尽沧桑,带她去坐旋转木马”。

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切入人物报道的很好角度。从大概率上来说,我们采访的人物多是行业翘楚、人间精英。说到专业、阅历和资历,肯定是他们比我们强,他们是“阅尽沧桑”的那个,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扮演的角色就是带他去“坐旋转木马”的那个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是给受访者一种“新鲜感”,你给我的角度与众不同,你跟我谈的话题又很有意思,这些独一无二,毫无疑问是建立在我们对前期资料的穷尽累积和梳理上的。

图片


另一方面,这里的“新鲜感”也建立在你把受访者带入一个全新的场域,我能给你看的“旋转木马”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困境。这很可能和我现在的年纪有关,因为初入职场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对方掌握节奏的,很容易被对方的头衔和光环所遮蔽。报道人物的时候,我们也会突出他已经取得的成绩,无论是记者问一个人,还是事实上你问任何一个人,只要是问到他所擅长的东西,他一定是侃侃而谈的。从表面上看,这次访谈进行得很丝滑很顺利,他展示了他的成就,我也得到了我的答案,完事后能够迅速完成一篇人物报道。

但是我现在正处于一个从而立迈向人生不惑的一个阶段,我也就比过去更能够理解,人生永远不可能达到一种至善的境地,我就更多地想问问对方在遇到困难时的心态,遇到低谷时的斗争,遇到打击、背叛、瓶颈、混沌、沮丧、无奈乃至抑郁绝望的时候所做出的选择。我以为,从他们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窥见一点人性的闪光点,可以看到一些人与人的不同,也可以学习到这些人之所以成为精英和大师,最后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秘诀。说到底成就并不是我们所共有的东西,但是困境是我们人类面对的共同的课题。

但是你让一个人说他好的部分很容易,说他不堪的一面是很难的,所以这时候就很考验记者能力,我在这里将之总结为共情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力。

共情力,是怎样撬开对方的思路,需要强大的共情力,因为人总是愿意跟理解他的人说话。

图片
▲沈轶伦采访配音演员苏秀

观察力,是观察对方的细节。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在地铁上或者是在马路上观察走来走去的人群,他们的着装是随身携带的性格标签,他们的行动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无声的话剧。比如你看到一对小情侣互动,就可以观察他们正处于什么阶段,暧昧期、确定关系期还是麻木期,还是刚吵完一次架。你也可以从一个人的只言片语推测他的职业、籍贯,包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种饶有趣味的习惯,也是我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它也可以帮助我在描述的时候侧面描写人物。

想象力,是指我们对受访者的描述,要像潜水员一样一头扎入他生命的河流,去感受他感受到的境遇,并且用想象力还原他所处的环境,由此理解他最终形成的独特的思考模式。

图片▲沈轶伦采访饶平如老先生

最后一个是批判力。尽管与我们打交道的人大部分是高大上的,但是很多人他常年惯常与媒体打交道,他有许多自己的私利在里面,戴上虚伪的面具也很娴熟,他对周边人的褒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经常夸大,有时甚至有颠倒黑白的成分,这里就需要我们对他的描述保持一些怀疑的思考。

我们记录下来的文字不仅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参考坐标,有可能也是会被后代的研究者当做正史来对待的。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留下的每一个文字的信息,但这是一个需要巧妙把握的采访度,我想我也是在持续学习的路上。

图片

我之前采访一位著名演员的时候,他和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别人都说我演技好,演技是什么?我的声音洪亮还是我长得帅,或者是眼泪在恰当的时候掉下来?他说,“都不是,我认为没有演技这个东西,演技就在于我对人物的理解”。

换句话说,我们也没有什么采访人物的技巧,我们所有的也只是对人的理解,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理解,以及我们反观自身的时候,对人之所以为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在采访中把它带到我们共同关注的场域中去,把它放在社会、放在城市、放在时代的大视野中予以审视,同时也把它放在生存、放在生活、放在生命中去考量。

在共性中看到个性,在个性中看到共性,在成功中看到困境,又在困境中看到人不断追求成功的这种希望,在这里面体现我们对价值观的判断,也有我们对城市、对未来的推进。这也是我们做人物访谈的一个幸运,我们从对话中得到一点滋养,也尽量把这种滋养带给我们的读者。

-END-

文字编辑:杨   波
微信编辑:龚慧卉

 解放小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

全员培训 · 目录
上一篇我们为什么去现场下一篇这是我们的使命,我说故我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解放小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