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企业新闻怎样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王健 新闻前哨
2023年05月13日 02:16

图片

导读


企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兴旺稳定,则经济兴旺稳定。要使企业新闻人人爱“闻”,必须努力做到“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接地气,发掘企业与普通公众的相关性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企业”的解释为“从事生产、运输、贸易、服务等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组织,如工厂、矿山、铁路等”。由此可以看出,反映企业“新近发生事实”的“企业新闻”,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让企业新闻顺利进入读者和受众的阅读视野,必须寻找报道与普通公众的相关性、增强企业新闻的接近性。

2022年下半年,中国宝武梅山钢铁公司一款新产品通过国家环境标志认证。该产品的生产过程绿色低碳,产品的品质也达到绿色产品标准,是严格意义上的“双绿色”产品,凸显我国传统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大成果,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

图片中国宝武梅山钢铁公司    梅新摄

如何让普通读者理解这一信息、感知这一价值?南京日报的消息用了这样一段导语——“作为奶粉、食品、饮料等包装用材,国际国内针对镀锡产品品质都有严格要求。7月13日,记者从梅钢获悉,该公司全球首发‘双绿色’镀锡产品已通过国家环境标志认证。”

此般叙述,让冰冷的钢铁新产品,瞬间与市民熟知的奶粉、食品、饮料建立联系,获得与普通公众的相关性,让企业新闻有了民生温度,自然也就容易为受众所接受、所理解,进而为不断创新创造的我国钢铁企业、钢铁产业发展成就点赞。

图片中国宝武梅山钢铁公司    梅新摄

2022年8月,中国电科14所洛普公司宣布,企业LED电影屏通过国际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认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条新闻有意义。如何让有意义的新闻有意思?南京日报在处理这条消息时,开头运用了场景式描写——漆黑的山洞里,一束微光亮起,黑色皮肤的女主角面部清晰而富有层次;山洞外,漫天黄土飞扬,黄色皮肤的女主角驾驶汽车狂奔,快速行进中,人物表情饱满而生动。

企业新闻只有接地气,才能具备接近性,拥有进行大众传播的必要条件。因为接近而相关,由于相关而更接近。接地气的企业新闻,更容易让企业的声音和图像走进千家万户,从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冒热气,及时反映企业的新成就、新经验

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所在。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助力市场主体“生机盎然”,我国各级各部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地标打造计划和助企纾困、稳定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不同类型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各类市场主体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新经验,为媒体进行企业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广阔空间。上接“天际线”、下接“地平线”,这类新闻报道既“顶天”又“立地”,是国家战略和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浑身”冒着“热气”闪耀着“时代光彩”。

2021年上半年,中石化南化公司发布202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何将这一“常规工作”宣传报道好?企业在报告发布之前,增加了一个媒体和公众开放环节,当天邀请大家走进该公司的华东液碳二氧化碳捕集试验区,这是中石化集团最大的“碳捕集”装置,展现了南京石化系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强大科技实力。

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举行,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是减少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使用过程中碳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自1990年代重点开展专项技术研究以来,南化公司已拥有在我国领先、在世界上先进的CCUS技术。利用南化公司技术,每年从烟气中捕集的高纯度二氧化碳达到100多万吨,既保护了环境,又为用户创造了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南化公司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开得“别开生面”,主流媒体对该发布会的报道也“分外热情”。媒体报道指出,南化公司的碳捕集和综合利用技术,与国家低碳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已经走在国内和国际前列、形成首发领先优势。这一组企业新闻的策划,较好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企业发展实际的契合点,扩大了传播效果,提升了企业形象。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隆重开幕。如何用好北京冬奥会这个“大IP”做好企业新闻报道?南京日报开辟“冬奥有我——南京企业保障冬奥”专栏,推出一系列“热气腾腾”的奥运主题企业新闻报道,包括“冬奥‘雪游龙’用上南京钢”“冰雪五环桥,东大设计院智造”等。

这组报道,不仅拉近了南京读者与北京冬奥的距离,而且也让被报道企业收获了很多“惊喜”。因为能够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这一国际盛会,这批企业获得公众更多点赞,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


聚人气,充分发挥企业人的“灵魂”作用

企业新闻的报道对象是企业,企业的规模再大、业务再多,也不可能天天有“大事”,月月出“爆款”,经常上“热搜”,但要持续保持一定的新闻热度、品牌曝光度,也不是没有道路可走。那就是避免走进“就事论事”的死胡同,要树立讲好“企业人的故事”就是讲好“企业故事”的理念,把企业一个个有闪光点的人推向企业新闻的前台,让公众从企业人的身上感知企业的文化、认同企业价值。

人在新闻报道中起“灵魂”作用,发挥这个“关键一招”作用,将让企业新闻更有人情味、更有人气儿。

劳动模范、技术骨干、先进人物等,是典型的“企业人”。写好他们的故事,要注意选取新角度、挖掘新故事、拓展新内涵,否则容易“老生常谈”、没有新意,难以获得读者欢迎。

2021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南京日报刊发一篇致敬劳模、礼赞匠心的人物报道,讲述了南京钢铁公司“首席专家”姜金星的故事。报道通过一个“巧合”吸引了读者的目光——“000429”是南钢首席专家、板材事业部技术研发处能源用钢研发室主任姜金星的工号,也是一种不锈钢钢材的型号。429号不锈钢耐热、耐疲劳,429号姜金星在同事眼中,也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科研人员。刚刚,他获颁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引人入胜”开篇后,劳模故事再娓娓道来,事半而功倍。

在南京另外一家钢铁企业——梅山钢铁公司,一位女职工也在2022年“三八”妇女节“出圈”。在梅钢炼铁厂一个个“钢铁汉”中间,高炉技术组组长董跃玲的身形明显小了很多,但在工作上、业务上,她又是所有人心中的“大拿”、口中的“大咖”……“反差”出新闻、变化藏新意,在吊足了读者受众的胃口后,报道通过现场采访和她一位位同事的介绍,展现了董跃玲一系列“智慧女汉子”的“高光时刻”。在妇女节写优秀的女性“企业人”不算新鲜,但在女性“企业人”中选择钢厂女职工,就有了新意。新闻姓“新”,有新意的新闻人,自然会更加受到读者和受众的欢迎。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新闻因人而生动,人因故事而鲜活。“劳动创造价值,作为个人,还有自身奋斗的价值,因为劳动而美丽、崇高”。在企业新闻策划和采编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人的作用、人的状态、人的变化等,用“企业人”讲好“企业事”,让企业新闻更有人气、更具活力。


(作者王健系南京日报综合新闻部副主任)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3年4月(下),原标题努力让企业新闻人人爱“闻”。引用请参考原文。


编辑:宋效忠

实习生:向姜雪

《新闻前哨》论文投稿邮箱:xwqs2022@126.com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前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