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不是新词,但九月的“联名”却格外热闹。
先是瑞幸咖啡和贵州茅台上演了“联姻”大戏,演绎出了比翼鸟栖于连理枝的爆款,一时间“酱香拿铁”大火,这波联名营销的多个话题迅速冲上热搜。九月中旬,库迪咖啡不甘寂寞,与五常大米联名开发了米乳拿铁,清晨暖心的粥与深夜解忧的酒开始飙戏。接着,茅台又和德芙跨界牵手推出了酒心巧克力联名款。
品牌联名在市场营销中并不鲜见,专业解释为:通过不同品牌之间的合作与结合,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服务和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和价值提升。之前在商界也不乏各种品牌的联名,当然能达到“酱香拿铁”这样的有效联名、火爆出圈、强势传播的着实不多。
“酱香拿铁” 是一种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传播策划,流量扩张。所以这种策略、模式不仅仅存在于茶饮品牌,或局限于商界,环顾传媒业,也有以“联名”逻辑推出类似产品或服务的案例。例如:为宣传某次会议、某个活动多家媒体创意的“联名海报”。还有央媒与合作品牌、民族企业联手推出的“联名工程”,如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强国工程”,新华社的“民族品牌工程”,这是1+N的模式。再比如就是打造“联名平台”,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国际奥委会授权开播的奥林匹克频道。
不仅是央媒,地方媒体也有联名动作,像无锡交通广播就结合广告营销,于9月10日与江苏银行联合推出了无锡交通广播30周年联名IC借记卡,首批办卡用户还可享受额外的交通广播办卡福利,赠送各种大礼包。这款产品是媒体与金融产品的联名合作,旨在打通银行办卡人群和交通广播车友群两个圈层。该产品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在办卡后再关联微信平台,使联名卡在更多场景实现增值服务。
由此可见,“联名”在传媒界也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与商品营销一样,也在试验各种高人气好口碑、高效率多变现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媒体可以与谁联名,又能为谁策划联名,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商家,媒体与企业行业,媒体与知名IP,主持人与产品,应该说一切皆有可能。
在一个融媒体的时代,营销与传播就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孪生姐妹,从操作层面来讲,媒体从“酱香拿铁”的联名,至少可以有五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势均力敌,这是合作联名的基础。媒体一定要努力把自己的品牌做强做优,努力打造成自己领域区域的头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门当户对,强强联手。茅台和瑞幸在不同领域都是有名气的,它们才可能走到一起,一强一弱是拖不动、也托不动的。所以,媒体在异业合作时,首先要选好的品牌,其次才是产品。
二是天作之合,这是相互成就的前提。一头热一头冷是不行的,仅靠你情我愿也是擦不出火花的,适配和契合才是关键,当然可以是同调性的,也可以是冲突性的,互补性的。比如:虽然同是饮品,但茅台和瑞幸,一个高端品牌,一个平民品牌,一个让人清醒,一个让人沉醉。同样央视是最权威的国家媒体平台,国际奥委会是官方机构,联名推出奥林匹克频道,就做到了资源互补、能力互补、利益一致、目标一致,相互加持,从而创造收视,扩大影响。
三是比翼齐飞,这是成功营销的结果。联名追求的是1+1>2的营销效果,根据瑞幸公布的数据,单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达1个亿。媒体的优势匹配客户的需求,如果能做到资源共享、跨界联动,就可能带来成功的营销。媒体在营销中的价值就是被利用、被使用,在此过程中也提升了媒体自身的平台价值。
四是传为佳话,这是流量热度的加持。用户增量来自于破圈能力,当茅台遇到瑞幸,这一产品价格、用户群体悬殊的组合不仅激起了强烈的消费欲望,还有极强的话题感,由此引发了热议,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话题热度和刷屏率可以节省营销成本,有业内人士测算,这次的热度帮助茅台和瑞幸至少节省了10个亿的营销成本。媒体可以加强对客户营销联动的创意策划,为客户牵线出传播价值高的联名产品。
五是子嗣绵延,这是赢得未来的能力。茅台之前有茅台冰淇淋,这次是酱香拿铁,接着又是茅台酒心巧克力,创新无处不在,产品不断更迭。媒体同样也是如此,要有持续研发的能力,只有把连结万物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形成品类而不仅是单品的创新,才能保持新鲜感,让流量变成留量。
美酒加咖啡,不止喝一杯,关键是要找到你的茅台,你的瑞幸。以“联名”的名义,媒体,也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获得非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