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传凤,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央广网”发表《“窝”了20年的“o”读错了?教育部门和专家的回复来了》(2023年10月16日),之后“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公众号纷纷转载或发文,关于拼音“o”的读音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据“央广网”文,9月27日有人在某省教育厅网站反映:现在的小学语文“a o e”中间的“o”为什么读“ao”?次日该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给出回复:“o”为单韵母,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其发音可以参考“喔”的发音。同时指出“喔”为多音字,咨询者可搜索“喔”,点击拼音“ō”收听。该省某高校相关专业教授表示,“o”是单元音韵母(单韵母),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和嘴唇的形状都不能发生变化。“喔”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中有两个读音:读“ō”,同“噢”;读“wō”,公鸡打鸣声。拼音“o”应读“噢”。教授认为将“o”误读为“uo”原因有二:一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o”标记的汉字是“喔”,多音导致误读;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非成是”。
之前北京市教委官方公众号“首都教育”曾发表《拼音“o”读“欧”还是“窝”?》(2021年11月20日)一文,经“人民日报”微博等媒体转载或整理转发后,也曾引发关注,引发“欧”“窝”之争。该文中,读“欧”的“概念派”认为“o”是单元音,应读“欧”;读“窝”的“实用派”,认为只有读成“窝”,才能与声母“b、p、m、f”拼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工作人员表示认同,“学界对于‘o’的读音一直有争论,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共识。而现在教学中老师的读音,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下发的教学标准来设定的,目前的标准就是认定‘o’为单元音,发音念‘欧’。”
从两篇热文可以看出,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拼音“o”读什么,二是为什么会有不同争议。
关于“o”的读音,主要有四种不同观点,分别为:“凹(ao)”“欧(ou)”“窝(uo)”“喔(o)”。“央广网”和“首都教育”两文都认为“o”是单韵母,但前者认为读“喔(o)”,后者认为读“欧(ou)”。字母“o”表示单韵母“o”,这点没有疑问。而“欧”的拼音“ou”是复韵母,不是单韵母,所以“首都教育”一文中,“o”读作“欧”的结论与认为“o”是单韵母的说法自相矛盾。同样,“o”是单韵母,其读音也不可能是“凹(ao)”“和“窝(uo)”,因为这些字的拼音也都是复韵母。在《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中,“o”“ao”“ou”“ uo”是4个不同的韵母,其标记字分别为“喔”“熬”“欧”“窝”。所以单韵母“o”既不读“欧”,也不读“窝”,更不读“凹”,应读为“噢”(单音字),其国际音标为[o]。
如果“o”仅读为“噢”,那我们“窝”了20年的“o”就读错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发现,“o”读“噢”时,与声母“b、p、m、f”拼读不出“玻、泼、摸、佛”(音),只有“o”在读作“窝”时,才可以拼出,“o”在此时读“窝”。为了求证,有人专门做过语音实验,结果发现“mo”的韵母跟“nuo”的韵母的实验数据是相同的。周有光先生在回忆《汉语拼音方案》制订过程时曾提到: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波”写“bo”,“多”写“do”。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波”写“bo”,“多”写“duo”。有人建议一概按照北拉写法,可以节省字母。又有人建议把“波”也写成“buo”,统一规格,符合原理。方案委员会研究之后,决定采用注音字母的传统写法。(转引自孟蓬生,《韵母“o”应该怎么读》,《光明日报》2022年1月9日05版)因此字母“o”在声母“b、p、m、f”后面时,实际读音为“窝(uo)”,国际音标为[uo]。可以这样理解,“bo、po、mo、fo”里的“o”是“uo”的省写。也就是说,当“o”出现在声母“b、p、m、f”后面时,读作“窝(uo)”。所以,我们“窝”了20年的“o”读“窝”也不算错。
拼音里的字母“o”,可读“噢”[o],也可读“窝”[uo],为什么还会有人读成“凹(ao)”或“欧(ou)”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单韵母“o”不是汉语拼音里的典型单韵母。首先,直接以单韵母“o”[o]为读音的字(词)非常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o”[o]音下只有5个字(词),均为“叹词”,没什么组词能力;在这5个字中,有2个字形相同,读音相异(“哦”);还有两个字(词)为异形词(“喔”同“噢”);除“噢”外,另外4个字都是多音字。其次,单韵母“o”[o]基本上不能跟声母直接相拼,而是与介音“u”[u]一起组成复韵母“uo”,再与声母拼合。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会发现单字母“o”可以跟在声母“b、p、m、f”和“l”的后面。前面分析过“b、p、m、f”后面的单字母“o”不是单韵母“o”,而是复韵母“uo”的省写;“o”可以跟声母“l”相拼,但“lo”音下仅有1个字(词)“咯”,是助词,仅有1个义项,用法如“了”(·le)②。“l”后的字母“o”为单韵母,不是“uo”的省写,因为“uo”也可以和“I”相拼成“luo”。“lo”音下的字(词)仅有1个“咯”,无构词能力,而且是多音字,因此“lo”音不是汉语里的典型字音。综上,单韵母“o”是极其不典型的单韵母,读其音的字(词)少,意义虚,而且多音,很难找到简明易懂的直音字作为读音示范,这对拼音初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而复韵母“ao(凹)”“ou(欧)”的发音又与其发音比较接近,很容易误听或误读。就连“首都教育”一文的作者(或文中的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工作人员),“人民日报”微博的记者,也弄错了。
解决语文生活中的读音问题,要参考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文件。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囊括了语言文字领域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点、数字用法,中英文编辑规范,常见别字,繁简转换易错字,易读错的词,以及典型语病……还附有17篇讨论各种语言文字热点、难点的专家文章。案头常备,随时翻阅,可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便利,使语言文字工作者增强语力。
本期编辑: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