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基本知识

新闻宣传如何让青年喜闻乐见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竞茂,于斯为盛。生机勃勃的5月属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今年恰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从故纸堆中和如山文献中爬梳百年党的青年运动史料,...

在基层怎样发现新闻?

前两天到基层采访,问的都是项目上的事。通讯员小马好奇地问:“我在这个项目上呆了很长时间,这些事我都经历过,怎么就没觉得这是新闻呢?怎么到了您这里就都成了新闻...

新闻报道要有“扮相”意识

在融合传播环境下,内容的“扮相”与内容本身都是网络传播力的必备要素。“好酒不怕巷子深”“内容为王”的道理不是绝对的,未经“包装”的优质内容不一定会被更多人阅...

报道的“道”

事都有“道”,何况是“报道”?可以说报道,就是为报“道”而生的。没有“道”,报就没有意义。那么,报道有什么“道”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道”。一是一一道来的“...

新闻报道断章取义不完全是故意而为

根据我的编辑经验判断,断章取义有3种可能:一是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时恶意断章取义,二是“标题党”为了增加流量刻意断章取义,三是语文没学好确实不会真实表达。先说第...

不要随意给新闻人物戴帽子

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心守这方土——农民刘子青的舞蹈梦》(电视专题),讲述的就是普通人刘子青的追梦故事。当时,刘子青已经58岁了,但是为了少年时代的舞...

最好的素材都来自一线

起来深感惭愧,4月份我只写了一篇稿件《工地博士朱钊辰》。最大感受就是中规中矩,既不出错,也不出彩。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来想去,原因有二:一是我没有深入到小朱博...

窗台也是新闻“眼”

再朝南和西南方向远望,高楼大厦,各类景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我连声赞叹:好地方,好角度,窗台也是新闻“眼”,不必走出家门,这里就是见证、记录北京市商务中心...

岳双才作品(139)"抢"出来的一篇一版头条

其实,这本是一篇“应景式”的新闻,在标题、角度、导语等写法上毫无特别之处。之所以能够发在一版头条,毫无疑问,是政治敏感和采写快捷所致,是“抢”出来的一篇报道...

这是我见过最特别的读书文案

广告中《活着》的作者余华拜访了一对夫妻,来由是想买回先生在去年世界读书日买的那本至今未拆封的《活着》。余华表示,这样可以让想读这本书的人读它,这位先生也可以...

青记观察丨战争宣传,难得真相

30多年前,武昌珞珈山,当时还是本科生的笔者,坐在教室里听著名哲学家邓晓芒讲授康德的认识论:我们所能认知的是现象,而本体(真相)是不可知的。年少无知的笔者当...

新闻价值:人工智能治理的新闻参与

当前,随着“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智能化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不同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工智能...

如何呈现新闻现场

扎在现场、深挖现场、跟踪记录。“现场”可延伸为“场景”,“场景”由环境、人物、事件构成。此次抗疫报道的第一个作品《疫情之下:兰州安定门社区夜晚的6小时》,是...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