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一针见血|“捻熟”?“稔熟”!

2016年12月10日《绍兴晚报》A02版刊有《30年锤炼,普通机修工成长为省首席技师》一文,文中结尾一段写道:“金关华说,他想零距离研究它们,让它们真正服...

时尚词苑|从“上头”到“下头”

上头”新义是由基本义引申而来的。饮酒时,身体受到酒精的刺激,血液流通速度加快,头部颅内压增高,机体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因此会出现面部发红、头晕目眩等症状。喝...

写作如何信手拈来?中介小哥给我上了一课

30岁那年,我买人生第一套房。兜里没啥钱,难免挑挑拣拣,聊过的中介自然也不少。我发现,人和人真的不一样。有的被我拒了几回,觉得我人穷事儿多,就放弃了。但有个...

纠错丨“俯首皆是”,用错了

俯拾即是”或“俯拾皆是”的意思,权威词典都有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俯拾即是”这样解释:“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

能说“感谢XX导师”吗?

又到一年毕业季。写学位论文、特别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少不了要在文后有“致谢”——感谢同学同门室友,感谢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等等。但承受感谢话语最多的,当数“...

让职场上的文章,也“靓”起来!

通常印象中,职场上的文章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显得正式、严格,要求高,但实际上,这并不影响职场文章也有“靓”的需要,从审美角度来讲,和文学作品并无二致。相...

“文如其人”新说:强文眼、精文辞、增文势

一、强文眼,就是锻造文章的“筋骨”①对主题立意的“承接呼应”②对架构逻辑的“形成塑造”③对语境情境的“调音定调”④对思想洞见的“尖端放电”二、精文辞,就是强...

绝美开头+点睛结尾+题记佳句来了

家乡的风格,恰似蓬莱仙岛上腾飞的仙鹤,红冠琼羽,使人生畏,但轻羽之下,却有重情。节选自原文《家乡的风格》2纸条用户:裹着被子的肉丸梦里突醒,惊寻柔如水般的月...

文章病院|是“大满贯”不是“大满冠”

“大满贯”源于英语“grandslam”。最初指桥牌比赛中全赢十三墩牌。之后又用来指棒球的“四分本垒打”,是本垒打的最高得分。后泛指在某项运动,尤指网球、高...

语言哲思|“比真的还真”,是假的

例(1)(2)“比真的还真”的事物都是假的,例(1)是假烟,例(2)是假娃娃。“比真的还真”是比较结构,比较结构由比较主体、比较对象、比较结果构成,比如“油...

一针见血|“造价”如何“不斐”

《中国青年报》2017年7月24日刊有《走近卫星“起死回生”背后的“牧星人”——“天地大营救”》一文,文中说道:“如果卫星发生异常,不能有效注入控制指令,卫...

追踪荧屏|是“壮词”不是“状词”

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年的味道》第2集中,介绍了浙江的“九华立春祭”。村里适龄孩童踊跃参加祭典选拔,其中有一个孩子表演诗词朗诵:“《破阵子·为...

文章病院|莫将“刘郎”误“桃花”

2020年5月12日《闽南日报》第10版刊有文章《任性的刘禹锡》,其中说道:“特别是十四年后再次被皇帝召回长安时,在这个只要稍许低头便可改善自己困顿境地的机...

【第87问】多写就能感动编辑吗?

Q多写就能感动编辑吗?编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和同情心的,当他看到一个通讯员需要指点一下或拉扯一把时,他会欣然伸出帮助之手。当编辑看到通讯员的稿子屡写而不入门...

第88问】为什么“有心栽花花不发”?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在初学写作的通讯员中是经常遇到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说到底是主观愿望脱离了客观实际,说通俗点叫做“好钢没用在刀刃...

好故事如何成就好期刊

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坚持精选好故事,客观上推动了《特别关注》乃至整个期刊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特别关注...

写作的第一步是先行动起来

不要想太多,先在各平台开通账号,写不出明确主题的也没关系,碎碎念也要保持日更,这是很多平台过新手期的关键。可以多看看爆文,分析别人的套路,模仿学习;可以加入...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