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荒唐的“欲火重生”

2017年10月20日《讽刺与幽默》的第4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兵哥“漫”说》的报道,其中一段写道:“人民军队全面重塑、欲火重生,正在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砥砺...

传销首领并未“枭首”

“从自强不息的下岗女工到传销枭首”,这是2009年6月4日《都市快报》一条新闻报道的标题。乍看,笔者还以为一位原来的下岗女工因传销而被“砍头”,这不免令人生...

“帛金”的“帛”对吗

在广州,如果遇到亲友家有丧事,照例要送上一份礼金,以示慰问。这份礼金很有讲究,规矩是不能给整数,常在一个整数后面加上1元钱,如101元、201元、501元、...

“牴犊”怎会“情深深”

2014年第3期《名人传记》所刊《刘建:我在爷爷朱德身边十五年》一文中,在写到朱老总关心晚辈、爱护战士时用了个小标题《牴犊情深深,爱兵意切切》。这里“牴犊”...

寻根探源|“悬壶”悬的什么壶

壶怎么会跟葫芦沾上亲的呢?原来,古代本没有壶,装水盛浆,用的就是葫芦。后来有了陶器,也便模仿着自然界的葫芦做成装水的壶,当然这壶模仿的不是我们常见的细腰葫芦...

说文解字︱聊聊“志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志愿”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作为名词,指志向和愿望。如魏晋时期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

探名小札|“牡丹”探名

牡丹原产于中国,系传统名花之首,为著名的观赏花卉。古往今来,人们都将其视为富贵、美好的象征。据传,唐文宗喜爱诗画,一次在花园里赏牡丹时问周围的臣子谁的牡丹诗...

借题发挥|毒蜂如何“蛰”

2012年9月28日《家庭百科报》第9版刊有《当数千只毒蜂蛰来的时候……》一文,报道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自己被数千只毒蜂蜇死的令人惊悚的一幕。标题和正文中...

网言网语|只有菜肴才“下饭”吗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常常在各大商圈或者老街小巷寻觅美食,那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这个菜很下饭”;如果你是一个电视迷,不论影视剧还是综艺你都如数家珍,那你一定刷...

一针见血|又见“寒暄”成“寒喧”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中华书局2005年7月出版)收录的《忆戈公振》一文中写道:“一日,赵尔巽来谒,项城方在聚仁堂楼上阅报,命侍卫延之入。寒喧毕,赵于无意中...

正音室|疫苗“接种”莫读错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通过科研攻关,目前多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经研发成功,排队接种新冠疫苗成为近期处处可见的一道风景。然而遗憾的是,不少人将“接种”误读为jiē...

“头昏脑涨”还是“头昏脑胀”?

答:“头昏脑涨”与“头昏脑胀”是一组异形词,我们推荐使用“头昏脑胀”。涨,《广韵·漾韵》:“涨,大水。”本义为水位升高。读为zhǎnɡ时,表示(水位、物价等...

是“季军”,还是“殿军”?

答:你的看法似乎不太妥当。“冠军”“亚军”和“季军”的称谓,都是有理据的。“冠”(guān)本指帽子,“冠”(guàn)指戴帽子。因为帽子是戴在身体的最上部...

“增”有关的编校差错

不能说“增加……水平”1.让百姓切实增加收入水平。“增加”指在原有基础上加多。说“增加……水平”不搭配。可改为“增加收入”,或“提高收入水平”。2.读书,可...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