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人民日报的总编辑邓拓曾在夜班说:谁能做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这话虽是笑言,但却足见做题对媒体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综观近年来一些包括网站、企事业报在内的媒体,在标题制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出现了不少令人叫好的标题。
但仍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比如有的一般题多,看不明白的题多,不吸引人的题多,甚至还有一些不合规的标题。如此情况表明,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精雕细刻做标题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结合数十年编报的经验和体会,笔者总结出“标题制作的11个金句”。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当然,是不是“金句”有待实践检验,目的是好记、便于改进。敬请大家互动、指正。
第一句:模式记在心
新闻标题有自己的模式,就消息标题来说,有肩题、主题、副题的区别。
其表现形式有:
(1)“肩-主”结构
(2)“主-副”结构
(3)“肩-主-副”结构
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各自有不同的规则和逻辑,需要通过学习很好地熟悉和掌握(关于这三种表现形式另有专文介绍)。
第二句:静心读全文
做题之前务必要静下心来仔细读全文,这是是做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仔细读全文,才能在梳理基础上掌握其中的要点,为做题打下基础。
第三句:抓点不求全
一条消息里的信息可能会很多,不可能全都上题。怎么办?要善于抓点不求全。即把最主要之点抓出来上题,突出要点。
第四句:概括标本质
做题是“画龙点睛”之功。善于提炼和概括,是重要的手法。要有“不被浮云遮双眼”的本事儿,把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找出来、标出来。
第五句:全力找动词
主题把动词找准了、用好了,题就生动了。要在这方面继续多下功夫。可以找些例句赏析,体会动词的突出作用。
第六句:字数有规定
主题一般超过11个字,超过了就啰嗦,读得不顺畅。做题是“炼字”功。要善于简练、精确,尽量把可有可无的字删除。
第七句:妙笔拟词句
做题贵在字斟句酌。要善于用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拟标题。切不可匆忙了事,“一挥而就”往往产生于深思熟虑之后。
第八句:尽力添文采
标题给人提供信息,但也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把标题做得有文采,有意味,是一个高要求、高标准。但要勇于践行,不断磨练。不可因其难而望而却步。
第九句:最后再斟酌
标题做完后要仔细再斟酌,反复多读几遍,尽量修改到完美。夜班编辑最后一个环节是仔细把标题再看一遍,发现有不妥、瑕疵处,还可以改正。
第十句:会议新闻标内容
会议新闻的标题,不能只有“举行”、“召开”的字样。要善于把会议最主要的内容标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会议经常开,但读者想知道的是会议内容。
第十一句:求新切忌“标题党”
把标题做好无止境,要不断求新、出新。但切忌“标题党”。那些故弄玄虚、望风捕影、无中生有、渲染夸大、猎奇出艳等“标题党”手法,力当严禁。
以上所说,为一孔之见。敬请大家修改、补充。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