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写作纵横谈(一)——《新闻写作》专栏稿件:认识和把握新闻评论的鲜明个性

2020-04-01 华文融媒云 作者:刘国昌 浏览:669

u=3022027648,3497452622&fm=11&gp=0.jpg

 ——评论写作纵横谈(一)

刘国昌



    新闻评论是媒体人必须要掌握的一个看家本领。当然,写消息、通讯、特写等也是看家本领。但再具备了写评论的本领,这才能算得上全面、完整。

    笔者与评论打了近40年的交道,体会、经验自然有一些。下面就评论写作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定选题时,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评”

    笔者曾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多年。记得评论部开会议定选题时,大家发言踊跃,然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评”。

“这件事可以评评!”


“那件事可以写篇评论!”


“这稿子从哪个角度评更好呢?”


……


      一个“评”字,了得!道出了评论的真谛!

      何谓“评”?

      “评”,即评说,评价,品评之谓也。

      也就是说,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儿、对一种现象,如何看?怎么说?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商榷?要表明一种态度,阐发一种见解,继而说明为什么?这就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有大中小之分。社论、评论员文章等是大评论;而个人署名文章、短评等,则属于中小型评论。

       我们这里说的是中小型评论。

      二、新闻评论有一个突出的性格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那么,作为新闻评论,则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评说。

      因而,它具有一个突出的性格,那就是“现实针对性强”。

      这种“现实针对性强”,强到什么程度?

      有以下两点:

      一是发表评论离发生事实的时间越近越好。时间越近越有能体现出价值。

      这句话说的是,新闻评论的时效问题。

      新闻评论,为“时”而作。“时”,一是指时间;

     二是指时事。新闻评论讲究“今日事今日评”、“最近事尽快评”。强调一个“快”,讲究时效性。如若旷日持久,事过境迁,那就失掉了评论的价值和意义。

     说起这“时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唐山大地震的评论。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多唐山发生大地震,上午人民日报评论部几位同志便动手写评论。当时余震不断便在京城王府井报社院子里搭个棚子写,几个人口述,一人执笔记录。边说边写不大一会儿初稿形成。先让车间工人师傅排字打样,随后送审修改。第二天就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评论突出强调要发扬不怕艰难、不惧困苦的抗震救灾精神,且发表快速,在当时发挥了很大激励作用。

     1980年初,人民日报评论部在一版推出《今日谈》专栏,讲究的也是时效性。这个专刊短小精悍评论的专栏,一直持续到现在,生命力旺盛。

     二是写评论描述事实时,离事实本身越近越贴切,评论越有力量。

     这句话说的是,所评论、所引用的事实要准确无误。

     新闻评论的一大特点是缘事而发,就事论理,以理说事。因此,这“事”就很重要,要准确无误。如果“事”不准,有出入,那后面的评论也就“立”不起来,自然也就没意义。

     准确无误的事实,对写好评论意义重大。因为这事实在评论中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体现在评论的“由头”上,这是评论的起因,所评论的事实一定要经得住推敲。第二个作用是体现在论证过程中的论据上,论据是为观点服务的,观点依靠论据而立足,所以作为论据的事实也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以上具体解释了新闻评论“现实针对性强”的两个方面,一是评论时效性,二是事实准确性。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形成了体现“现实针对性强”的要素。

     从以上可以看出,新闻评论是有鲜明个性的。这种鲜明的个性,使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文章,也有异于杂文、散文。它可简称为“时评”(另有专文阐述)。

     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写好评论很有益处。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