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写作纵横谈(五)——写评论的8种口吻

2020-04-27 华文融媒云 作者:刘国昌 浏览:701

写评论的8种口吻

      ——
评论写作纵横谈(五)


刘国昌

 


口吻

指的是人说话时的口气、态度。写评论也有一个口吻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口气、态度来写评论。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新闻评论的,即评说,评价,品评之谓。然在具体的一篇篇评论中,这个又各有各的口气和态度,可谓多姿多态。


下面结合实例对这各种不同的口吻(例举的均为评论的标题)进行介绍,以便大家更好研习。


  一、常见的8种口吻:
 1、褒扬:

热情赞扬好人好事,肯定好的经验做法,引领社会风尚。

如:“‘泥饭碗’吃香了”、“赞不愿称‘家’的艺术家”等。

2、针砭:

毫不留情抨击丑恶现象、批评不良风气,培育好的社会风气。

如:“‘花式’赚钱不可取”、“‘富赖帐’太不该”等。

 3、倡导:

倡导一种精神,推介一些做法,促进社会和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如:“给人才提供‘舞台’”、“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等。

  4、劝勉:

诚恳、委婉地对一些人和事进行慰籍、劝导。

如:“冒富大叔,请放心”、“少跳一点舞,多读一点书”等。

  5、呼吁:

针对出现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向社会发出提醒、呼吁。

如:“请轻声说话,莫再‘喷’伤健康”、“未成年人冲动消费,得治”等。

  6、解惑:

针对社会上一些模糊、似是而非的问题,解除疑惑,以正视听。

如:“‘卖油娘子水洗头’新解”、“何以亡羊不断?”等。

  7、释疑:

针对出现的让人疑惑、不明确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说明。

如:“‘用谁谁行’还是‘谁行用谁’?”、“‘帮一把’,还是‘抓一把’?”等。

8、务虚:

针对思想领域里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正面进行阐释。

如:“在‘活’字上大作文章”、“时间的相对性”等。

  以上列举的是比较常见的8的口吻,实际上因文而异,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形式。



  二、这些口吻是怎么来的呢?




  也许有同志会问,这8种口吻是怎么来的呢?

  简言之,是由所评论的事实和材料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事实和材料是第一位的,而评论的口吻和角度,则是第二位的。你写评论时遇到的是什么材料,你将从哪个切口去展开评论,那么角度和口吻也就出来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有鉴于此,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要认真研究所要评论的材料,看看材料中讲的是什么事儿?是正面?还是反面?

  第二步,是依据材料考虑写评论的口吻,即以是什么样的口吻、态度来写,即从上面写的那8种口吻中进行挑选。


三、把握好口吻的分寸


用什么样的口吻写评论,由作者自己来确定。但有一个分寸问题需要注意。也就是说,当写评论的口吻确定后,开始写作时要时时注意与自己的口吻相适应。既不能没说到位,也不能说过头话


比如:


赞扬一些人和事时要有热情、激情,但不要溢美过头;

批评某些现象时需要尖锐泼辣,但不要尖酸刻薄;

释疑解惑时要耐心细致,但不能写得过多、啰嗦。等等。


写评论的口吻问题,实际上是个切入点问题,也就是你从哪一个角度去评,以什么口吻去评的问题。掌握好这个问题,对于写好评论至关重要。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