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我写稿如虎添翼

2020-05-27 华文融媒云 作者: 刘国昌 浏览:736

在一次讲课中,有位学员问:“刘老师,您在大学学的是哲学,研究生学的是新闻。请问,在工作中您是如何将两者结合的呢?”

这个问题我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这位学员的提问,倒促使我很好地把这个问题梳理一下。

在大学我学的是哲学专业。那是1972年至1975年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虽说那时还受“文革”的影响,但在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指导下,哲学系的冯友兰、张岱年、王宪均等老教授亲自登台认真讲授了不少课程。由于我对哲学的偏爱,着实读了不少书,考试也是很严格的,有笔试、口试等。可以说,几年的学习,给我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哲学基础。

读研究生时我学的是新闻专业。那是1982年至1985年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授课老师都是北京高校资深教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名记者名编辑。听了他们的传授,再看一些书,使我对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在工作岗位上,我常想如何将所学到的哲学、新闻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呢?“可不能白学啊!”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谭文瑞、评论部副主任钱湜辛等老同志的话语,给了我以启发和促进。他们说:写稿子时,要有意识尽量把相关的哲学道理“揉”进去。

怎么“揉”呢?首先在写评论文章方面进行尝试。

在评论部、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工作时,需要经常写些评论。每当有题目时我就想:能否将有些哲学道理在评论文章中体现?于是尝试写出了一些这样的稿子。

如用个性与共性的道理,写出了《话说“白马非马”》文章;如用唯物唯心的原理,写出了《“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文章等。后来写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听爱因斯坦讲相对论》、《关于“条件”的对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等文章,都是运用哲学道理写的。在写作的日子里,越写越来劲儿,把读过的哲学书反复看。觉得把哲学与写评论相结合的路子很宽,可写的题目真不少。

这些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响。谭文瑞看了也鼓励说:“行,有那么点意思了!继续写啊!”

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篇什,还出了一本名为《飞絮濛濛》的小书。谭文瑞欣然为之作序,他写道:“这个集子只是选取了属于哲思评论性质的一部分稿件,而人们从中也可以窥见作者的眼力、哲思和文采。不能说所有的作品都是无可挑剔的精品,但总是言之有物,切中事理,不落窠臼,意味深长。”谭文瑞的褒扬,激励我在这方面继续不断努力。

在写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多读书使我写稿如虎添翼。也许有人觉得,搞新闻的读书与否问题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搞新闻更需要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把世象看得明白,把道理讲得清晰,把文字写得流畅。写评论写思想杂谈,需要多读书;写通讯写述评也需要多读书。

表面上看,好像读书耽误了写稿,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功。读书对写稿的促进作用大矣!我愿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