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制胜!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

2020-07-06 华文融媒云 作者:姚赣南 浏览:678

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如今,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正在大力提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此,各地各单位都在努力讲好自己地区的故事,讲好自己单位的故事,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可读性、趣味性,使新闻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新闻,是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使之入情入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时能起到“一招制胜”之功效,值得学习与运用。

 

《西行漫记》就是在讲故事

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一本新闻通讯集,值得一读。在此,作为推荐书介绍给大家。此书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6月至10月期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读完这本通讯集的便可知道,埃德加·斯诺是在向人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世界。

就是在讲述这一个又一个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中,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作者在采访的日子里,通过观察与体验,用生动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语言对话,用独特的叙事角度,成功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报道,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有志于新闻工作的人,都应该认真地读一下《西行漫记》这本书,学一下斯诺用讲故事来写报道的本领。

 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著).jpg


《中国的西北角》也在讲故事

在这里,我再推荐一本书《中国的西北角》。这本书是由著名记者范长江写的,记录了从19357月起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沿途见闻,向读者真实地还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当时,范长江是大公报记者,以后担任过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就是以范长江、邹韬奋名字命名的。

《中国的西北角》讲述的故事包括:从成都出发,过雪山,岷河沿岸,洮江上游,长安剪影,兰州印象,渭水上游,到了西宁,过大板山,祁连山中,嘉峪关头,敦煌返张掖,路过中卫,宁夏赴青铜峡,临河、五原到包头,等等。

本书于19368月出版,因其书中包含中国国内第一次在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长征的通讯而影响巨大,使人们对红军有了正确的认识。书中所涉内容广泛,描绘的人物形形色色,既有军政要人,又有平民百姓,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与吏治腐败,揭示了民族矛盾等问题。此书的出版在中国的通讯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著).jpg            

“讲故事新闻”实例分析

“讲故事新闻”常见诸报端、网页。这里,我们通过一篇实例来分析一下这种新闻稿有什么特点。

前进报社的杜树人撰写的通讯《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就是一篇讲故事的好新闻。这篇通讯讲述了老红军余新元送雷锋、郭明义当兵、送自己和孩子当兵的感人故事,展现出老红军的坚定信念,反映出心系国防的真挚情感,文章十分感人,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一等奖。

 笔者分析,此稿的特点是牢牢抓住了以下7个要点:

1、鲜活。新闻中的故事必须是新鲜的、活生生的,而不是陈旧的、死板的。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篇通讯是123日采访的,1215日发表的,相当及时。

2、选题。通讯选题选得好,选了几个最生动、最能吸引人的当兵故事,运用对话、人物描写、背景材料等手法,使故事引人入胜。

3、可信。完全是采访对象的亲身经历,据实写作,尊重历史,尊重史实,保持新闻的真实性。没有故意拔高(如写到雷锋身高和体重都差一点点,评议时被拿了下来,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看了后让人信服。

4、细节。故事中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老伴给雷锋买了背心、裤衩、毛巾,雷锋当时月工资为3885),显示出新闻的生动性、独特性和丰富性。没有空洞的、口号式的套话。

5、情感。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讯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素材(如雷锋吃菜包子时哭了;余老全家得知雷锋牺牲的消息后哭了;余老的儿子当了侦查员,余老知道干这行很危险,天天担心等,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文章之中,作品感动人,激励人。

6、视角。文似看山不喜平通讯选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当兵,以独特的视角写好新闻故事,写出了风格,写成了精品。

7、简约。努力把握好讲故事的技巧,简明扼要地把故事叙述清楚,让人听得懂,记得住,不繁杂,不啰嗦。余老当兵后76年经历用300多字就写毕,4个小故事总共才用一千多字。

“讲故事新闻”是用形象的事实在说话。通讯作者杜树人能沉下去,融入社会,融入群众,细微地发现和挖掘出这样好的新闻故事。他在自己受到感动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写出了感人的、接地气的这篇好通讯。杜树人在谈到作品获奖时说,精品来自于精神,来自于精心,来自于精确,来自于写史的态度。

今后,我们在写“讲故事新闻”时,是否也可以用一下以上这些方法呢?

下面,我把这篇获奖通讯全文附录,供大家阅读赏析。

 

附: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获作品

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送雷锋当兵、送郭明义当兵、送老儿子当兵是余新元最自豪的事

123日,记者来到家住鞍山干休所的老红军余新元家。走进客厅,一幅雷锋的照片出现在眼前,雷锋的嘴角挂着微笑,像是在和我们打招呼。

我就是余新元!”犹如洪钟响过,一双大手捂住了记者的手。落座后,记者同余老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唠了起来。

 

“送”自己去当兵

余老先是轻描淡写地谈了自己当兵后的76年。

“193610月,红军来到会宁,会宁离我家不远。毛主席也来了,他讲话我去听过,好多话我没大听懂,但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这句话我听懂了。所以,我把放羊的鞭子一扔,当了兵。那时,我差一个月满13岁。

我参加过大小500余次战斗。黄土岭战役,左腿被敌人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主刀保住了我的腿;狼牙山反扫荡中,我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一个团,受伤后昏迷了200多天;百团大战中,我的屁股被炮弹炸出7个眼儿……”

我是1981年离休的,最后一站是鞍山军分区副政委。退休30多年来就干了一件事儿----宣传雷锋。你看,我的聘书,一铁箱子都装不下。我是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是多家单位的党课教员和顾问。30年间,我作雷锋专题报告、上党课4000多场,听众差不多有400万人……”

 

送雷锋去当兵

接着,余老流着眼泪谈了送雷锋当兵的经过。

“1959年底雷锋报名参军,当时我是辽阳市武装部政委。雷锋身高和体重都差一点点,评议时被拿了下来。我问小雷子,你现在拿3885分工资,不是挣得挺多吗?雷锋回答说,我报名参军是想到前方打仗。听了雷锋的话,我一连叫了几声好。后来,雷锋搬到我家来住,一住就是58天。有一天改善伙食吃菜包子,我问雷锋,你当兵爸妈同意吗?雷锋把刚咬了两口的菜包子放下了,眼里全是泪水。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可高兴了。他对我和老伴说,首长,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阿姨,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走那天,我老伴给他买了背心、裤衩、毛巾,一直把他送到车站,嘱咐说,小雷子啊,阿姨希望你到部队好好干,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牺牲的消息我是在《前进报》上看到的。我老伴把报纸递给我,流着泪说:‘咱那儿子走了!’想到雷锋和我们全家相处的日子,想到跟雷锋经历的那些往事,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连中午饭都没吃……”

 

送郭明义去当兵

再接着,余老笑着谈起了送郭明义当兵的经过。

“1976年底,有一天郭明义的父亲来到我这,没进门就喊:‘老政委啊,我来找你来啦!’见到他,我就乐了。我说,啥事啊?他爸说:我今天来没别的事儿,就是送我儿子郭明义当兵。我问,检查上了吗?他爸说,检查上啦!我说,检查上了不就行了嘛!他爸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今年检查上的可多了,听说走得少,反正你得让我儿子走上!我说,你怎么跟当年雷锋一样的调,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我拿起电话,打给军分区动员科科长车文普,问了一下郭明义的情况。小车说,郭明义体检、政审都过关了。我说,郭明义他爸、他叔是鞍钢工人出身,郭明义是个好苗子,部队需要这样的。

新兵出发时,郭明义代表全体新兵发言。郭明义精瘦精瘦的,说话倒很有力量:‘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前些日子,郭明义到我家来,我对他说,当雷锋传人,不能当带引号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郭明义说,对!!”

送老儿子去当兵

最后,余老神情严肃地又谈起了老儿子余锦旗。

孩子们对自己要求都挺严,从不干越格的事儿,大格小格都不越。老儿子余锦旗1978年当兵,到部队后他给我写信,让我找人调动调动。我回信写了11页纸,我说你别埋怨老爹对你要求严,你不要和别人比,要和雷锋比。老儿子看我不开口,就闷着头干了下去。这小子干得还行,入伍一年多就被评为军区装甲兵优秀共青团员,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还当上了班长。1981年年底,老儿子退伍回来被分到鞍钢最北的选矿场当工人。后来,公安局选警察,他被选中了。老儿子对我说,老爹,我最后一次求你,找人说句话,让我进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公安分局。我摇了摇头。结果,老儿子被分到鞍山郊区一个分局,当上了一名侦查员。你知道干这行很危险,我天天担心。老儿子干得挺出色,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鞍山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标兵得了一大堆!”

告别余老时,余老和记者来了个拥抱。他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紧紧的、紧紧的,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原载辽宁日报20121215日,作者:前进报杜树人)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

?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