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新闻知识的渴望,2018年6月,我从嘉峪关赶往武汉,有幸参加了中国企业报协会组织的新闻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期间,来自全国60多家企业的150多名新闻工作者,相聚在美丽的珞珈山下,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启了一场精彩难忘的新闻“盛宴”。
由于是第一次来到长江边上学习,我的心情格外兴奋与激动。徜徉在湖水环绕、风景如画的武大校园里,聆听名家大师、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的精彩讲解,使我精神得到升华、思想得到洗礼、视野更加开拓、视觉更加广阔。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却是一生值得记忆的宝贵财富。
新闻是什么?怎么采写新闻?如何打造好新闻?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走进新闻的殿堂里,沉浸在原生态的新闻声音中,细心寻找答案。新闻,并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一门业务性很强的专业。要产生业界公认的优秀新闻作品,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尊重新闻事实,决不能肆意猜断,也不能加入主观色彩和感情成分。即便是合理的想象,也不符合新闻题材。
我虽然大学期间学过写作,工作后又读了MBA,但是对新闻的接触甚少。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新闻意识,加强了新闻素养,还用新闻理论知识武装了自己。尤其是在记者岗位上工作了5年后,再次走进新闻课堂,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琼教授说:“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的灵魂。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是,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同时,新闻要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
当今,随着新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形态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报纸媒体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报纸记者要以理性思维为主、以议论为主、以观点为主,做一名以发表意见和观点为主的记者,不能仅仅做以报道事实信息为主的一般记者。传媒竞争的核心在于内容,而观点记者在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强新月认为,在新一轮的数字技术革命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便捷和海量,而对于受众来说,更多关注的是质,而不是量。在网络带来信息海量的时代,要想抓住受众,就必须对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因此,时代呼唤观点记者,时代需要专家型记者,在“公民记者”盛行的时代更需要观点型记者。比如,新闻评论在纸媒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言论板块日渐成为传媒竞争制胜的法宝。写好言论有助于写好事实报道,言论写作能够帮助记者形成个性,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观点记者”?笔者认为,一是要善于思考。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思考,更要善于思考。观点言论本身要求记者要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通过说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记者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通过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思辨能力。二是要精于表达。观点言论的呈现是通过逻辑判断推理等方式完成的,这就要求记者有扎实的表达功底。说白了,就是将严肃深刻的道理说得明白、说得生动、说得读者看了能够很好理解。三是要勇于创新。观点言论必须保持“一致性”,记者在法律规范与道德伦理的约束下,要努力进行创新,使得观点言论更有新意。四是要勤于苦练。“文章非天才,努力才写好”。记者只有多想、多写、多练,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想别人想不到的题材,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新闻。
联系到工作实际,我认为,今天,在酒钢全面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办报迫在眉睫。报纸记者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同时,要钻研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做有思想、有责任、有情怀的专家型记者。通过政策解读、故事挖掘、观点言论等方式,推出更多深度报道,真正提高报纸的含金量和可读性。同时,作为一名企业报人,在新媒体日益流行的背景下,不能慌乱,要保持淡定从容,力争做有“企业高度、思想深度、感情温度”的记者。放眼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新媒体的繁荣也许只是兴盛一时、昙花一现,唯有那些寄托着人的丰富思想情感的经典文字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永远流传下去。
例如,2020年8月7日笔者在中新社发表的消息《酒钢风电迎发展新机遇:拓市场、提产能》,就属一篇观点型的报道。作者通过对酒钢集团面临的西部风电市场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酒钢风电装备制造,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读者看完后,立马就会想到:西部风电发展的机会来了。作品不仅宣传报道了酒钢集团在风电产业方面的生产经营亮点,也传递出信号:西部风电发展前景无限,因此要扩市场、提产能。这为下一步酒钢集团做大做强风电产业提供参考。
附:酒钢风电迎发展新机遇:拓市场、提产能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7日 16:48 来源:中新网甘肃
酒钢加工生产的风电产品。徐海军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7日电 (通讯员 王天海)从戈壁钢城嘉峪关出发,沿着连霍高速一路向西,一片片随风旋转的风叶仑片格外引人注目。夕阳西下,广袤无垠、无边无际的大型风场挺立在大西北的大漠风沙中,把千里河西走廊装扮得绚烂多彩,构筑起了驰名中外的“陆上三峡”。
“今年上半年,我们抢抓风电塔筒新一轮抢装高潮的机遇,积极承接风电塔筒订单,订单额达11.98亿元,新能源产品同比增长226.7%。”西部重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图为风场一角。徐海军 摄
西部重工公司隶属于甘肃酒钢集团,是一家传统的老牌加工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涉及冶金成套装备及新能源装备两大领域,是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被评定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时针拨回到13年前,西部重工公司看好西部风电的发展前景,在素称“世界风都”的瓜州,开建风电基地。尝到“甜头”后,又在酒泉建设第二个风电基地。目前,西部重工公司风电装备制造实力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其加工生产的风电产品被青海、新疆、河南、山西、内蒙等地的风电项目采用。
“刚开始起步发展不错,2010年,西部重工公司风电产品销售收入接近当年总销售收入的一半。进入2011年,受国家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西部风电产业发展放缓,西部重工公司风电装备也进入低迷期。有一段时间,风电产品产量几乎为零。”西部重工公司生产运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5月,西部风电再次迎来发展“黄金期”。西部重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加速提升产能,风电产品销量位居西部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第一,并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然而,2016年,西部风电又进入了新一轮的低迷期。据介绍,在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西部重工公司风电发展再次“萎缩”,瓜州的工厂出现过停产。但是,顽强的西重人并没有放弃。到2018年 ,西北风电市场再次迎来转机。
如今,在酒钢风电生产基地,又呈现出一派火红的生产场景。一排排崭新的风电产品整齐码放,等待外发。“我们订单饱满,大伙儿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为提前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冲刺。”西部重工瓜州风电公司党支部书记徐海军说。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酒钢风电装备制造,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展现出酒钢西重风电的威武雄姿。”徐海军表示。(完)作者:王天海,男,1988年10月出生,MBA硕士学位,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供职于酒钢集团党委宣传部。
作者
王天海,男,1988年10月出生,MBA硕士学位,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供职于酒钢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