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稿子说通讯写作:请把握好这“三个点”

2020-10-14 华文融媒云 作者:刘国昌 浏览:689
?


与学员的N次通信

从一条稿子说通讯写作:请把握好这“三个点”

(第十封信)


刘国昌



不少学员经常就如何写好通讯进行探讨,总觉得“费了好大的劲儿还不落好”,原因何在呢?

在此说说我的体会,与学员分享。

谁都知道,通讯是媒体人常用的一种写作体裁。

好的通讯确实让人过目难忘,有的还让人多看几遍。那生动的细节、那感人的话语,往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也有的通讯让人不敢恭维。为何?一则是篇幅过长;二则是不生动、硬邦邦,缺乏吸引力。

下面结合一篇通讯,来具体谈谈如何把通讯这种体裁写得更好、更叫座——

一、用生动事例开头

这篇题为“老人吃得放心 子女工作安心”的通讯(载于人民日报2020年10月08日第01版),介绍了西宁推进爱老幸福食堂建设的事儿。由于写得生动、具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

《人民日报》(2020年10月08日 第01版)

请看该文的开头:

71岁的张有兰家住青海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子女在外地工作,一两周才回西宁一次。“一个人懒得做饭,孩子不在,每天就凑合。”短短几年,老人消瘦了许多,孩子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令他们惊喜的是:最近这一年,老人脸又圆起来了,精气神也足了。“我现在每天去社区的爱老幸福食堂,饭菜每天都有新花样。还能和社区里的老姐妹们搭伴儿,一起聊聊天,心情舒畅!”张有兰乐得合不拢嘴,“最贵的两荤两素套餐,也就10块钱,好吃又便宜,比自己做饭方便多了!”

稿子开头先写一个生动的事例,讲述71岁的张有兰老人的吃饭变化:从“老人消瘦了许多”到“老人脸又圆起来了,精气神也足了”、“张有兰乐得合不拢嘴”,写得生动、具体,给人以质感。读者看到这些自然会想: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呢?吸引读者往下看。

稿子开头给读者一个鲜活的事例,这种写法是新闻写作教科书经常讲的一个技法。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这种写法符合人们认识了解世间人和事的规律。

大家知道,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事物,一般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具体、鲜活的人和事,人们感兴趣,也容易接受。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就是这个道理。

倘若不是这样,而是一上来就先说几句带有结论的话语,那人们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比如说,这篇稿子如果一开头就写:“近年来,西宁市在推进爱老幸福食堂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然后再举几个例子,那读者也许就看不下去了。

由此说,用生动的事例开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手法。

二、写出原生态,用细节感人

该文还有一大特点是,尽量写出原生态,用细节感人。

如写食堂的情景:热气腾腾的厨房、宽敞明亮的餐厅、舒适的老年人座椅……走进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公园巷社区爱老幸福食堂,专业营养师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制定营养均衡的套餐食谱,一周菜谱不重样,还配有流食、无糖餐等个性化膳食。

中午,饭菜香味从湟中区多巴镇黑嘴村老年之家飘出来。村里97名留守、空巢和独居老人三三两两走进老年之家,享用四菜一汤。

再如写村民的变化:黑嘴村村民李寿春今年75岁,老伴去世早,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过去,老人经常开水就着馍馍吃,再加一些咸菜凑合。“这里荤素搭配吃得好,让儿孙们省不少心。”自打村里建了老年人用餐平台,李老汉好不惬意,“吃完饭,还能和乡亲们下会儿棋,或者唱唱‘花儿’。”

写出原生态,用细节感人,在写作方法上说,实际就是一种白描的手法。这种白描的手法,将事情的本来面貌如实写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菜根谭》一书中曾言:“文章极处无奇巧”。那些据实写来、朴实不矫饰的文字,往往最能打动人。古往今来的写作高手,对这种手法都很推崇,并在行文中加以运用。

三、有点有面,微观宏观相结合

写点要注意联系面,写面离不开点。点面互为依托,互为补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微观宏观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是人们看清事情的整体面貌和特征。

该文在写具体的人的同时,十分注意写面上的情况:

西宁目前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40万人。2019年3月,西宁出台深化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在主城区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立社区爱老幸福食堂,在居民小区设立幸福餐桌助餐点。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高波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0个爱老幸福食堂,以及53个助餐点,每天为6000余名高龄和困难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如今,爱老幸福食堂这项惠民工程正在向乡村延伸。截至目前,西宁市已投入资金1.59亿元,建成300个农村老年之家,并在有条件的老年之家开展老年人助餐送餐服务,设置用餐室、文娱室、保健室等,打造农村老年人用餐、休闲的综合平台。

有了这些面上的情况介绍,使人们对西宁推进爱老幸福食堂建设的事儿有了“立体化”的、实实在在的了解。

小结语

以上所写,可以概括为“三个点”:

1、用生动事例开头;

2、写出原生态,细节感人;

3、有点有面,微观宏观相结合。

这“三个点”,看似寻常,实则对于写好通讯甚为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将之僵化、用这个框框去束缚人。文无定法,写手们可依据自己情况自由发挥和创造。但这“三个点”是有效的手法之一,则是确定无疑的。

要切实做到这“三个点”,着实不易。需要媒体人深入实际仔细采访,收集大量材料;同时在写作时要精心构思布局。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点”不是三张皮,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有机结合体。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请各位学员结合实例细细琢磨一番,并在写作中运用起来!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推荐文章

?与学员的N次通信——如何让采访顺畅、有收获?(第一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锤炼文字功底有3个渠道,你应了解和践行!(第二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在赏析中提高做题水平,试试看!(第三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通讯员如何成为写稿高手?(第四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文章切忌随人后(第五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说说“采访三题”,愿你采访更顺利!(第六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培养几个摇羽毛扇的人物——谈办好校报企业报的一个问题(第七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版面设计有三个手法,请你借鉴!(第八封信)

?与学员的N次通信——抓“点”上题是关键,你掌握了吗(第九封信)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