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何不能写成“胖导语”?

2020-11-09 华文融媒云 作者: 王默 浏览:487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曾撰文批评消息写作中的“胖导语”现象(详见《老记说事》公号,2020年5月8日)

他说,“胖导语”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这种导语字数多、内容杂,让人看着费劲;也不符合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希望尽快予以改正。

刘国昌老师的批评和提醒,及时、有力。

时下在一些消息导语写作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醒。

为何不能写“胖导语”呢?

我想,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  “胖导语”失去了导语的本真。



导语位于消息中的开头,作用十分明显,那就是引导读者阅读之语。读者通过阅读导语,进而去看全文。
而“胖导语”文字过多,且啰嗦,起不到这样的效果。反而让读者与消息失之交臂。
从写作角度来说,如此的“胖导语”的写法失去导语的本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二、  不符合“简洁、精炼”的要求。



导语是消息中的“寸金之地”,它的基本要求是“简洁、精炼”。
简洁,就是文字不能过多。要以较少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告诉读者。
精炼,就是把内容加以精选、提炼。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这是写好导语的真谛,只有切实做到了这两点,才能说把导语写成功了。
有经验的记者深知此理,他们写导语的时候,总是改了又改,尽量把可有可无的文字删掉、尽量把最精华的内容提炼出来,让读者一看导语就想继续看正文。
可有些年轻记者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不大善于把文字写得简洁,不大善于把内容精炼。这需要引起重视,要进一步加强磨炼。


三、 精彩导语什么样?



在每天面世的媒体中,其实有不少写得精彩的导语。我们不妨找出来经常看看、学习一番。
下面试举几例:


例1:

今天中国亿万人民热烈欢庆香港回归祖国
(法新社北京1997年7月1日电)
点评:一句话导语,简洁、明快。
 
例2:
本报酒泉11月7日电(余建斌、朱霄雄)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
QQ截图20201109114457.png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08日 第04 版)
点评:写出最新鲜、最主要新闻事实,文字简洁。
 
例3:
本报新疆喀什1月20日电(记者王瑟)当强烈的地震发生时,人们纷纷向屋外跑。可有一个人却冲向屋内,叫停了正在运行的列车,保障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这个人叫石三诚。新疆南疆铁路喀什车务段五间房车站工作人员。
QQ截图20201109114750.png?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1日 第03版)
点评:导语虽分为两小段文字,但却以活生生事实写出来了新闻场景,有吸引力。


通过以上几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写导语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只要多看、多写、多改,就能写出精彩的导语来!(作者为京城媒体人)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