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阳修虚心听意见谈文章的修改

2020-11-23 华文融媒云 作者:刘国昌 浏览:573

从欧阳修虚心听意见谈文章的修改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五


故事:


欧阳修的好朋友智仙和尚在山间盖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后,欧阳修前去祝贺,写下了《醉翁亭记》。

开头写道:“环滁四面皆山,东有卧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有位樵夫看后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去看山。欧阳修一看,恍然大悟,便提笔将上面的文字改为“环滁皆山也”5个字。

 


点评:


欧阳修是文章大家,但他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一个“改”字,道出了文章成功的奥秘之处。

由此生发出以下两点感想——

1、要有“既写稿,不怕改”的精神。

关于“改文章”,已有不少论述,这里不赘述了。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实践中要切实有种“既写稿,不怕改”的精神。

在编辑部常见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写好后,自己不愿反复修改;也不大乐意被别人改。好像“文章只有自己的好”。

其实,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管是自己修改,还是别人帮着改,都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更好。

自己不愿修改,难道你能保证文中没有可改之处吗?恐怕谁也不敢说这样的话。至于不愿被别人改,那更是让人不可理解。

大家的眼光是雪亮的,一文在手,有无不妥之处?有无逻辑毛病?有无病句、错别字?自己有时看不出来。而旁人一瞧就能指出来。

因此说,文章写好之后,应像欧阳修那样虚心听取意见,在改上多下些功夫为好。

2、明确修改的范围。

明确“改”的范围十分重要。这样就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了。

一般说来,通讯体裁修改的范围有:

篇章结构是否合理?

叙事是否清楚?

议论是否得当?

引典是否合适?

文词有无毛病?

人名、地名、职务等是否准确?

把这些方面都考虑到了,并认真逐字逐句地“顺”几遍,修改的环节就可告一段落了。

当然,还有最后一环是润色。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被人誉为“改稿高手”。每晚一到夜班,他就坐在桌前认真审阅、修改稿件。即使是白班部主任加工过的稿子,他也一丝不苟地再看几遍。把能改的地方再度加工、润色,使稿子更加完善。

3、在不断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举凡成功的记者大都有这样的感悟:不断修改稿子有助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写作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多写,二是要多改。

改多了,就知道哪些毛病为什么要改,以后就不会再次出现类似的毛病。

看别人如何改的,就知道为何自己没那么写、为何没别人写得好。久而久之,就会不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刘勰在《文心调龙》中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有可删掉的句子就证明文章的结构还不紧密,还有空话,因此必须要“削”。

我国是文章大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写作出更多的精彩篇章,是行文者的美好追求。然要达到这一目标,惟有在多写、多改中才能奏效。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