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们为何没能完成毛主席布置的任务?

2021-01-18 华文融媒云 作者:刘国昌 浏览:592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十二



194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日子。毛主席筹划在那天要发表一篇文章纪念党的生日。

他把任务交给了胡乔木,并写了“七一”论文的主旨要义。第二天上午,胡乔木将起草文稿一事,交给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廖盖隆办理。循着职业习惯,廖很快写出文章送交胡乔木。据当事人回忆,胡乔木初看不太满意,便交给曾彦修去修改。曾彦修也不得法,无从下手,于是文章直接退回廖,由廖再送胡乔木。

几经“踢皮球”之后,新华社的“笔杆子”们没完成任务。即便拥有“党内一支笔”称号的胡乔木,这次也没有完成任务。

最后,毛主席亲自动笔写出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该文于1949年6月30日由新华社发表,7月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全文转载。

《人民日报》(1949年7月1日 第1版)

按说,这些大秀才、笔杆子起草篇文稿本应不成问题。但却为什么没能成功呢?原因恐怕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毛主席的意图未能准确领会所致。

由此,不禁生发出一些感想——


一、   搞报道、写文章,领会意图甚为重要。


搞报道、写文章,意图很重要。这是把报道搞好、文章写好的“魂”。

意图,有的来自中央领导同志,有的来自编辑部自身。不管来自哪一个层面,作为记者编辑来说,首要一条就是要很好地学习、领会。

笔者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时,经常遇有传达“意图”的机会。有时内容相对多些,也有时就是一两句话。在这种情况下,评论部人员需要很好地琢磨领会。

记得1976年初秋的一天傍晚,部领导传达中央精神说,根据“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写一篇社论。就这么一句话,但评论部的同志都明白了,要抓生产,要抓经济。于是起草组几个同志在较短时间内就写出了稿子,打样送审后很快通过,第二天就见报了 。

为什么会这么顺利呢?首要一条就是领会中央的意图准确,第二条是平时有这方面的积累。

那时评论部经常有“务虚会”,也叫“神仙会”。大家围绕国事、天下事,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似“闲谈”,其实很有益。久而久之,大家对“领会意图”这个环节都比较熟悉了,一有写稿任务就能用上派场。


二、勤于学习、研究,是关键。


编报纸做媒体,脑子灵、反应快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无它,只有勤于学习、研究,才能奏效。

学习,学什么?学中央的大政方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研究,研究什么?研究社会各方面动态、发展和变化。

就笔者所知,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里有不少这样在学习、研究上颇有造诣的人才。他们当中有的人未必经常在媒体上“露面”,但“圈内人”都知道这些人的才干和能量。

这些同志把学习、研究当成自身工作的任务,每天不用领导布置自己“动起来”:看书籍、阅材料、动脑子、想点子。脑子里经常琢磨点问题。

大家知道,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影响巨大。这篇文稿的起草者就是时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的谭文瑞。当时胡乔木向他布置了任务,他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胡乔木在个别文词上精心修饰后送邓小平同志审阅,很快就通过了。

谈及此事,谭文瑞回忆说,这主要得益于平时的学习研究,对中央的精神领会得比较透、比较深啊!

也许有人会说,我在媒体是搞具体工作的,需要那样去做吗?回答是需要的。

媒体工作,与中央领导、中央职能部门确实是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有一点则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更好发展。在这方面媒体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媒体内工作有分工,岗位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使命,那就是都要勤于学习、研究。这是应尽之责,也是必尽之责。

如何将这一点做得更好呢?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有句话说得好:“站在天安门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这句话道出了媒体人应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将这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意图;才能紧密结合实际写出有分量的报道和文章;才能把媒体工作搞得更好、更有声色。


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随时迎接挑战。


现在各个媒体都按下了“快进键”,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大家坚持锤炼“四力”,积极策划报道,奋力媒体融合,各方面的工作都搞得热热闹闹、风生水起。

但也有一些人尚未跟上“趟”,他们疏于学习,懒于采访,写稿更是寥寥。特别是有的人精神状态不是那么振奋,不大动脑子、不大思考问题。这种状况应该引起警醒!

媒体人的精神状态甚为重要。新闻贵新,新闻人就要有发现新、求新、写新的状态。如果年纪轻轻的就老态龙钟,嗅觉迟钝,那就有失于新闻人的品格。在这种状态下,不要说领会上级意图写文章,恐怕连平时写稿子的任务也很难完成。

由此说,媒体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很重要,只有具备了好的状态,才能不断写出好的作品来!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