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间接性导语”,写作又多一招!

2021-03-22 华文融媒云 作者:姚赣南 浏览:498
学会“间接性导语”,写作又多一招!

导语在消息写作中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曾说过:“导语写好,消息就至少写好一半。”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并研究写好导语。

导语有直接性与间接性之分,如果既掌握了前者,又学会了后者,写作多了一招,何乐而不为?

 

两种导语  各有千秋


在消息导语的写作中,通常是用直接性导语。

直接性导语是最常用的一种导语写法,即开门见山,把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写在新闻稿的最前面。

另外一种导语,叫做间接性导语,又叫延缓性导语。

这种导语在新闻稿的开头,只是突出某一个最生动的事实,或者是写感受到的现场气氛,还可以用引用轶事、制造悬念等手法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学会运用间接性导语,使我们又增加了一种写作的手法,在必要的场合“亮”一下,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报道别出心裁,胜人一筹,获得赞许。

 我们来看以下这条间接性导语,用的是“悬念法”:

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这个导语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老师要赶到长途汽车站送棉大衣?肯定有故事。这就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看。往下再讲整个事情的过程,让读者知道全貌。

 

先有感性  再达理性


间接性导语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是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先写一些看到、听到、想到的形象的东西,再引导读者进入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强化新闻效果的作用。

有一条间接性导语这样写道:

“六万一千元,一次。” “六万一千元,两次。” “六万一千元,三次。”“成交!”,25日下午,起拍不到5分钟,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的第一辆公车拍出。

把拍卖师的语音直接写在新闻的开头,让人如亲临其境,亲听其声,然后再写拍卖会的全部成果。这样写,很生动,很鲜活。

有一条消息,讲的是出租车司机通过在车上遗忘的物品协助警方破案。如果用直接性导语可以这样写:

今天,一位出租车司机由于将窃贼忘带走的赃物交给警方,帮助破获了一起大案而荣获三等功。

然而,写这条新闻的人却另辟蹊径,把一个反常的现象(不把失物交回失主而获奖)展现人们眼前,让读者先是“惊”一下,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他是导语这样写的:

人们大都因为将遗失物及时送归原主赢得赞誉,但一名出租车司机却因为没有这样做而受到表彰。今天,他荣获了三等功证和奖金。

不是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通过迂回曲折的手法表达主题,这便是间接性导语的功效。

以下这条间接性导语是这样写的,用的是“镜头法”:

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种用速写或快镜头的描写手法,先写直观形象,再写人的行为与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一消息  两种导语


同一条消息,可以用直接式导语,也可以用间接式导语。1987年11月,中国癌症基金会组织建造的“战癌女神铜像”在北京落成,许多家报纸发了这条消息,我们看以下两条消息的导语,一条是直接性导语,一条是间接性导语。我们来比较一下:

直接性导语:

昨天,一尊3.5米高的仿古青铜战癌女神塑像,傲然耸立在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广场上,她身材修长、秀发如瀑,双手高擎智慧之剑,脚踏一只巨型螃蟹

间接性导语:

一只十脚螃蟹被一位女神牢牢踩着,女神手托一把利剑,双目坚定地望向远方----象征着我国人民同癌症作斗争的战癌女神铜像今天在北京落成。

间接性导语不是先说时间,而是先说形象,让人对抗癌女神印象更深。同时,在用词上,间接性导语中的“牢牢踩着”“利剑”“双目坚定”等词汇,突出了战癌决心,紧扣主题,显然要比直接性导语中用“身材修长、秀发如瀑”等词汇要强。

 

抓住瞬间  精心设计


要写好间接性导语,就要善于抓住最精彩的瞬间。

我们再看《人民日报》2004年5月26日第11版上《中德燃料电池车比肩驶过天安门》这条消息的导语:

“过来了,过来了!”,时钟指向13时16分,一列特殊的车队驶过天安门城楼,驶向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两辆分别由中国和德国制造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走在车队的前列。掌声响起,越下越大的雨水中,700多名参加国际氢能论坛的中外专家共同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这段间接性导语是以场景描写开始的,然后引出主题。

这则报道见报后一炮打响,共有30多家中外网站进行转载,并获得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写导语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概括叙述法、悬念镜头法,也可以用拟人引喻法、提问作答法,还可以用小中见大法、联想假设法,等等。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在新鲜、精练、准确、能引起读者兴趣上下功夫。这样,我们写出的导语就会“活”起来,“动”起来,让人难忘而又有回味。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