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倡 短 文???
有的人喜欢写长文章,总以为写短文章没劲,写长文章才显得有水平;短文章是“豆腐干”不过瘾,长文章显得有格局有气派。这些看法,其实有着一定的片面性。
从读者角度写文章???
我们写新闻报道是谁看的?是给广大读者看的。在这个读者群中,可能有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也可能有新闻界同行、专家,更多的是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你要用自己的文字去影响他们,让他们留下印象,文章就必须写得精彩、精确、精练、实用,必须写得有新意、有价值。就是说,在能说明问题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把文章写得短一些,实一些。??????
现代人似乎都很忙,行色匆匆,看长文章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喜欢看短文章,写文章应当适应这种环境,节省了读者的时间。。
笔者并非一概地排斥长文章。那些又有见地、又好读的长文章是令人称道的。我们要反对的是那些故作姿态、穿靴戴帽、套话连篇、毫无新意的长文章,是那些被毛泽东称之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文章。
三个“不够”导致文章拉长??
为什么一些文章会又长又空呢?
究其原因有3个“不够”:
一是理论水平不够,写文章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实质,只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或者东抄一段西抄一段,越写越长,越写越空。
二是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作风不扎实,不能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缺乏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于是只好用空话、套话、废话来撑门面。
三是文字功底不够。写文章时,一个短句可以拉得很长,一段可以说清楚的事往往要写上两三段。文章写好了,也不知道如何压缩、修改。由于缺乏简洁生动的表达力,车轱辘话自然就多。
由于这3个“不够”,导致文章虽长却空洞无物、拉拉杂杂、生拉硬扯,无病呻吟。这种状况应当加以改变。
我们提倡写短文、实文,就是说写文章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写不同的文章。而不是写那种到处可以“套”的、“包治百病的膏药”的文章。
写深思熟虑精益求精之文
短而实、短而新的文章是平实的,又是诚实的。平实指的是不脫离实际,讲管用的话,讲有感而发的话,而不是照本宣科、故作高深。诚实指的是不说假话,不凭空想象,不无限拔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吹牛,不故弄玄虚。
大道至简。短而有见地才见真水平,短而精彩才显写作功力。这样的文章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提纲挈领、切中要害,自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有一位名人说过,让准备发言稿时,“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由此可见,越是短的讲话稿思考的时间会越长,需要十分缜密。反之,拉拉杂杂的讲话,几乎不要什么准备。
由此可见,短文章是精益求精之文,是深思熟虑之文。
中国古代十分提倡短文章。刘禹锡的《陋室铭》才81个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516个字。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为741个字。这些,都是千古传诵的名作。清代的乾隆就大力提倡写短文章,他要求:“嗣后乡会试,及学臣取士,每篇均以七百字为率,违者不录。”
陶渊明写过一个短篇小说《陨盗》,全篇仅25个字,可谓是最短的古代小说了。
这篇小说的原文是:“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说的是蔡裔这个人,是个有勇猛气质的人,他说话的声音如同打雷一样震耳。曾经有两个小偷进到他家房内,蔡裔拍床高声一喊,两个小偷都被吓死了。
短短的25个字,写了3个人物,写了人物性格特征,且有动作、声音及故事情节,确实十分精彩。
固然,文言文遣字造句与白话文有区别,有使文字简练的因素。但是,力求短而实,乃是相同的要求。
要有忍痛割爱的勇气???
?
要学会写短文章,就要有忍痛割爱的勇气,敢于删节,善于压缩。
人民日报记者杨健写过一篇《中德燃料电池车比肩驶过天安门》的消息。他是一位跑科技口的记者,在氢能燃料电池车方面有长期的关注和积累。两年间做了9个多小时的录音和1万多字的笔记。当他得知国际氢能论坛将举行一个氢能燃料电池车车队穿过长安街的活动后,迅速和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并获得特许,得以上车进行采访。
在采访后,,写了一篇近5000字的通讯。但经过仔细思考, 沙里淘金, 在上版前两小时内将这个报道改成为一条700多字的消息,最终留下的都是最重要的事实、最动人的细节和最能说明问题的背景。
正是这篇700多字的消息,有30多家媒体转载,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如果发表的是5000字的通讯,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新闻宣传领域是展示文风的一个重要窗口。刹住文章套话空话的长风,倡导言之有物、要言不烦的短文,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突破口。
作风一转变,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带着感情去写文章,一定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们的写作技巧会很快得到提高,佳作就会不断地涌现。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