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学员的N次通信
(第三十三封信)

XX、XX学员:
你们好!4月19日刊出了“上篇 ” ,今天刊发“下篇”。
你们说“上篇”发出后,周围一些人纷纷关注,觉得掌握做题的要领十分重要。
确实,做题不是一挥而就的事儿,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行。然只要掌握了基本要领,进程会更快些。一些年轻记者编辑初涉做题,脑子有点发懵,好长时间做不出来。即使勉强做出个题,来不是不合格,就是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在于尚未掌握其中的要领。
好,今天我们继续说说“下篇”中的5个要领——


要领六:字数有规定


主题一般超过11个字,超过了就啰嗦,读得不顺畅。做题是“炼字”功,善于简练、精确,尽量把可有可无的字删除。
如“百名肿瘤专家举行赈灾抗癌诊疗咨询”这个题,16个字,太长了。改为“百名肿瘤专家义诊赈灾”,10个字就可以解决问题。
现在有些主题字数过多,一则冗长、沉闷;二则版面占地方大、且不好看。
肩题没有像主题那样“11个字以内”的限制,可以多一些,但也不能过多。肩题讲究文字简洁、对称。
如:金风送爽花争艳 多姿多彩庆佳节(肩题)
各族群众喜气洋洋欢度国庆(主题)
——1997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副题在字数上没有要求,有时还可以做成“副题组”,为主题服务。


要领七:字少意要多


标题贵在简洁、精炼,字数不宜过多。但字数少,并不意味着表达的意思就少,或不完整。有经验的编辑在做题时,不仅讲究字数少,而且还力求意多。也就是说,尽量在较少的字数里表达更多的意思。
比如,“月饼小了,市场大了”的标题(北京晚报1998年标题),仅8个字,但表达的意思却很多。大家知道,每年中秋节时月饼供应充足,且越做越大。但一过完节就无人问津了,造成极大浪费。北京一家糕点厂针对这种情况,改变追求“大”的时髦,将月饼做得小巧玲珑,结果打开了市场,供不应求。
“月饼小了,市场大了”这个标题把这些意思都表达出来了,且有一定的悬念。
做到字少意多,需要有一定的文字驾驭水平和概括分析能力。这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练,逐步提高。


要领八:妙笔拟词句


在我国新闻界有不少做题的行家里手,他们拟出的标题往往令人叫绝。
当年张友鸾老先生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题,形象、深刻。
被誉为“标题王”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老报人贺捷老师做的标题:
“瑞雪飘飘落 蔬菜源源来 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民吃菜”
——武汉晚报1985年12月10日头版头条
题中的“瑞雪飘飘落 蔬菜源源来”尤其精彩,获得了当年全国好新闻好标题奖。
做题贵在“妙笔生花”,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善于用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拟标题,把标题做得有文采,有意味。
表面看上去有人做题是“一挥而就”,其实都是产生于苦苦思索、深思熟虑之后。


要领九: 会议新闻标内容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会议新闻的标题问题。
会议新闻的标题,不能只有“举行”、“召开”的字样。要把会议最主要的内容标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如“把有限的钱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一题,就是当年(1979年)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工作会议的标题。记者没有做“会议举行”的标题,而是把从会议上获得的新闻做题,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要领十:求新切忌“标题党”


把标题作好无止境,要不断求新、出新。但切忌“标题党”。
那些故弄玄虚、望风捕影、题文不符、猎奇涉艳等“标题党”手法,时有所见,害人不浅。
“标题党”为何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利用做题要有“亮点”、“悬念”的要求,把题做到邪路上去了。有鉴于此,做题时务必要加点小心,不要被“标题党”所诱惑。
小结语
制作标题是记者、编辑的一门基本功,几乎天天都要用上,天天都在衡量你的功夫练得如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媒体人务必要把做题功夫锤炼好。只有将其练好了,才能成为一个全面的、全能的媒体人!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