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时咋办?“三招”过坎

2021-05-31 华文融媒云 作者: 王 默 浏览:459


vasdv.png


举凡行文者大都有“写不出”的时候。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原因嘛,可能不少,暂且不去管它。要紧的是该“怎么办”?
据笔者多年观察与自己的体会,有以下“三招”可过坎。



   1.

不硬写


鲁迅先生说:“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我们怎样?不是明明脑子里没有事什么东西硬要大写特写么?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体悟到,不硬写应成为我们写作时的一个理念和行动。
不硬写,不是说不能再写。而是说在你“写不出”、“卡壳”的时候,不要硬着头皮去写。
写稿时之所以“写不出”,说明你对所写的对象、所论的问题,还有尚未弄清楚的地方。如果在这没弄清楚的情况下硬写,能写得出来吗?能写出好稿吗?
由此说,在“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是正确的选择、是明智之举。



    2.

翻书报



“写不出”的时候,可作闲散状。
看看窗外,听听音乐,随便翻看案头的书报,有时倒会有缕缕文思袭来。
为文者需要“文”相助。犀利的杂文、抒情的散文、动人的游记、隽永的诗歌……都会让人的脑子“换一个境界”。有时还能帮你思路大开,重新燃起你写作的冲动。
人民日报社资深评论员、评论部原主任钱湜辛老师,当年的写作任务很重,不仅要审阅、编辑很多稿子,还要自己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可谓每天笔耕不辍。
但有时他也坐在沙发上翻翻书、看看报。别看他如此“悠闲”,实际上他在“换脑子”。钱老说,写稿子“卡壳”了,很正常。问题是及时找到办法。这办法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从报中来啊!
钱老所说,可谓宝贵经验。看书,启人心智;翻报纸,开阔思路。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效果还不错。


?

    3.

散步去



我国外交战线的“ 笔杆子”乔冠华,经常到北京钓鱼台参加中央一些讲话、文件的起草,有时候也遇到“写不出”的情况。即使他喝茅台酒能助一时之兴,但有时也无济于事。
怎么办?散步去。
在钓鱼台院内有一花房,里面花草繁茂,空气新鲜。乔冠华信步走到那里,看看这花儿,瞧瞧那草儿,时不时与工人师傅聊上几句。
一番交谈,些许放松,然后再在院子里走上几圈,精神顿会为之一爽。
回到办公室后,他稍理思绪,再看看那稿子,脑洞大开,信笔写来,一气呵成。
写文章就是这样,有时候一直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倒想不出好点子来。出去走走,换换脑子,文思就来了。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散步的作用,真可谓大矣!
以上“三招”已被多人的体验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能“过坎”的妙招!
当然,文无定法,过“写不出”这坎,也没一定之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期盼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多交流、互借鉴,共提高!


(作者为京城媒体人)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