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克服写稿中的“两虚”毛病

2021-06-01 华文融媒云 作者:刘国昌 浏览:494

0.jpg

《报刊阅评》(3)




近览一些高校校报、企业报、医院报等,好稿不少,编排精细,受益多多。
但同时也发现有些稿件写的比较“虚”。其中“两虚”毛病较为明显。

下面就此进行一番剖析——






01


“两虚”毛病有何症状?




“两虚”指的是,题虚,稿虚。
题虚,具体表现在:标题做得不实,没有把消息中的“新闻点”标出来,让人有“虚”的感觉。
稿虚,具体表现在:消息中的“新闻点”、“亮点”没有写实,一带而过。应该写的没写,一般的话倒是写了不少。
试举一例:
某学校组织党员到欧阳海故居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接受思想洗礼。
这个主题、内容很不错,有新闻性。写这样的稿子,有助于推动当下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
但在写法上有待进一步推敲,争取写得更“实”一些。
比如标题:
追忆革命先烈,铭记使命担当
乍一看这标题,还以为是消息的肩题呢!因为肩题一般主“虚”,它是为主题服务的。可这条消息的标题只写了这么一句,让人感到“虚”,不像个消息标题。
再看内容:
这条消息的主要新闻事实是,党员到欧阳海故居参观学习。写稿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把欧阳海的这个人物、事迹介绍一下。笔墨不需多,但很必要。这样就把稿子写“实”了。
然在稿子中没有这一点,而是把参观的过程写了一段: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欧阳海故居及陈列馆,聆听英雄故事,重温欧阳海光辉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最后,在欧阳海的故居前,全体党员同志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响亮的誓词结束了本次学习活动。”

这样写并无不可,但让人感到有点“虚”,缺少“实”的东西。


vsawew.jpg






02


如何克服“虚”的毛病?




克服“虚”的毛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新拟标题
标题可以做成“肩题-主题”的结构形式。即有肩题,有主题。
试做如下:
追忆革命先烈  铭记使命担当(肩题)
学校组织党员到欧阳海故居参观学习(主题)
 
这样一改,可谓标准的消息标题。
肩题点出了活动的意义,主题标出了新闻事实。一肩一主,上下呼应,相互配合,让人以完整感。
从内容上说,可以增加一些“实”的内容。



2、写一点背景介绍
比如可以在导语之后,加写一段关于欧阳海的介绍:
欧阳海(1940年—1963年11月18日),湖南桂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他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1963年11月18日,他舍身推惊马救列车,牺牲于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在消息里写上这个简介,这稿子就有了“实”感,使更多的人了解欧阳海的事迹。



3、写点现场党员们的感想

党员参观后肯定有感想,可以现场采访一些人请他们谈谈。特别是年轻人对当年欧阳海的事迹不一定很清楚,那么通过参观讲解后思想上有了收获。把这些收获写出来,稿子就更“实”了。





03


“写实”,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实”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媒体人写报道,务必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大家知道,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我们写新闻(消息)就是要写事实,让事实来说话。因此,新闻“五要素”,人物在现场的说话、动作,必要的背景介绍等,都要注意写在稿子里。
有位资深老报人曾说,要“贴着事实写”、“写亮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当细细领会。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报道恰恰缺少这一点,一般的叙述较多,一般的概述较多,而“实”内容则很少。这是需要注意改正的。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本文图片由微信公众号提供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