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怎样结尾?

2021-08-09 华文融媒云 作者:姚赣南 浏览:700

f9a3e7b05051c873d9aeb209e2d7df35.png?

写好文章的结尾,十分重要。

一个好的结尾会给读者以美好的回味,丰富的想象,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力求完美。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个好的作品应当有头有尾,而不能虎头蛇尾、草草收尾。

古人说,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说的是文章开头要像凤冠那样靓丽夺目,中间要如猪肚那样充实饱满,结尾要像豹尾那样雄劲潇洒、响亮有力。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写出一个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结尾,是作者思想与写作功力的表现,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以下7种文章结尾的方法可供借鉴:

 

首尾呼应法




这是文章中常用的结尾方法。

我的校友杨良化在《南极,请你作证》一文中,开头是这样写的:“南极,你这遥远、荒凉的冰雪大陆,如今竟和我们离得如此之近!是什么力量,把千百万中国人的心带到了南极?”

在文章的结尾时,他写道:“让全世界好好看一看吧,英雄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的一群地球公民!南极,你可以作证!”

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紧扣主题,把“中华儿女”与“南极”相连,说出了人民的心声。

 

 

感悟哲理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通过对人生的感语,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收尾。

鲁迅的《故乡》一文结尾是:“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以后,这句话成了至理名言。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结尾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总结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无比珍贵之处,把对白求恩的歌颂和对大家的勉励相结合,是对我们的谆谆教导。

 

直抒胸臆法




人民日报记者郭嘉写的《为了世纪大阅兵》一文,结尾是:“仰望苍穹,战鹰矫健,威风八面;倾听大地,步履铿锵,车轮滚滚。听着那动人心魄的轰鸣声和脚步声,看着那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军完全能够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我军将时刻捍卫着祖国母亲的尊严!”

作者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人民子弟兵的威武雄壮而自豪。

有一篇记载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牛玉儒的通讯,其结尾是:“牛玉儒,你不曾离去!知你有共产党,爱你有老百姓。钢城记得你,青城记得你,黄河记得你,草原记得你!蓝天白云间将永久地留下你的身影,千里草原将永远流传着老百姓从心底呼唤你的悠悠回声!”

这种发自心底的呼唤,出自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爱戴,表达了各族人民的心愿。


总结归纳法



 

人民日报记者戴鹏、徐运平在《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一文中,结尾是:“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心中装着百姓,百姓就把你刻上心碑!历史就是这么公道!”

有一篇《如何看待山西经济负增长》的报道,在讲述了山西经济转型的做法后,在文章结尾时写道:“危机中毅然转型,转型中‘绿色’当先,发展中民生第一。尽管转型之路注定不会轻松,却是必由之路。力图摒弃老路的山西,正努力在一条‘阳关道’上实现转身。”

用概括总结式的语言复述全文的中心思想,简洁凝练,让读者加深了印象。

  

意犹未尽法




这种方法常用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比如,人民日报记者孙毅写的“难忘的时刻----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文章结尾是:“小平同志告别了他光辉的政治生涯,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又比如,在其他的一些人物通讯中曾出现这样的结尾句子:

“她告诉我们她正准备做的几件事。我们突然发现,她的心态,竟还那么年轻……”

“8年多的含辛茹苦,阿布力孜让一名生命危垂的弃婴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许多许多……”

 

简洁自然法




人民日报记者林里写的《深圳见闻》一文,结尾只有短短的13个字:“特区,为有志之士开辟了新天地。”

人民日报记者马利写的《夜宿新庭村》结尾很别致,又很简洁:“这一夜,村民们忙着说,我这里忙着记,安静的山村春夜,变得热闹而活跃。”

有一篇纪念作家巴金的通讯,结尾更简洁,只有9个字:“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这种结尾干脆利落,简洁明了,既紧扣主题,又惜墨如金。

 

问号结尾法




结尾以问号结束,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更远,引发人们的思考。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以“何陋之有”的问句结尾的。

人民日报记者潘非写过一篇《人狗之间》的文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生活不如狗的状况。在文章结尾,作者写了即将举办的英国“第二届禽兽宴”:到那时“狗、猫、鸟、羊、马、驴、短鼻鳄鱼,将和……最著名的人物共同进餐。”作者结尾只有一句话写道:“真的,这将是个什么样的‘宴会’呢?”

重重的一句反问,道出了作者的愤怒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鞭挞。

笔者写过一篇《莫把探险当“玩命”》的文章,结尾时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当你想参加‘探险游’时,有必要再问你一句:‘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这种善意的提醒,是为了读者旅途中的安全,也是文章的主题。

 

总之,文章的结尾要巧,要稳,要有回味,要有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手法受到启发,写出具有自身风格与特点的文章结尾。

写好文章的结尾,你将成为写作的佼佼者!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

 

  • 课程顾问贴心解答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 名企定制紧随大流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 系统教学把控效果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 一线大师1对1指导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 点播答疑完美结合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