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观看奥运会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你追我赶,紧张激烈。解说员在介绍游泳高手技术特长的同时,还讲解了1500米自由泳的比赛节奏:前500米应该怎样游,中间500米应该怎样调整,最后500米应该怎样加速……
看完整场比赛,不仅欣赏了运动员的精彩拚搏场面,还学到了关于掌握比赛节奏的知识。
体育运动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写作也要掌握好节奏。
写作的节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7步:一动机、二材料、三主题、四结构、五表达、六修改、七发表。
把握好这个节奏,写作就能轻车熟路,事半功倍。
节奏一:动机是写作的源泉

人们为什么要写作?有的是为了发泄内心的情感,有的是为了呼唤成功的喜悦,有的是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有的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不论是什么动机,它都是支配写作的原动力。
有了写作动机,就能有强烈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力,就能克服写作中的种种困难,一直到把文章写出来为止。
鲁迅写《阿Q正传》是出于对国民劣根性的沉痛反思。巴金的写作是“春蚕吐丝”“为了给人间一点温暖”。托尔斯坦的写作是为了“把那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
总之,有了写作动机,写作的文字就如同骨鲠在喉,非吐不快,就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作就有了持久力。
节奏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写作必须收集、储备大量的材料,做到“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材料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访问、调研、读书、查询等多条途径实现。
蒲松龄之所以能写出《聊斋志异》,是因为他在大路旁搭了个凉亭,让路人喝茶,听路人各种奇闻,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史马迁在写《史记》前作了大量的考察工作,走过十几个省,收集了大量民间传说、历史记载、风土人情,成为他写书的第一手资料。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阅读的参考书达1500册以上。
由于他们严谨求实的做法,收集到大量材料,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节奏三:主题是写作的灵魂

有了动机,有了材料,得赶快确定文章的主题。写文章首先要有思想性,使读者得到一些启发和有用的东西。有时,这个主题也可以是情感式的、趣味性的,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古人主张“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文章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的办法是在研究问题上下功夫,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以思想深度取胜。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主题是反映一个家族、一个旧社会的衰落。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立意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汉卿写《窦娥冤》的主旨是揭露当时官府黑暗,为民申冤。
正是因为这些文章有了深刻、明确、新颖的主题,才使它们流传千百年而不衰。
节奏四:结构是写作的骨架

文章的结构又叫文章的布局。结构与布局的基本要求是层次清晰,连接自然,和谐统一。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都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
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结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段写文章的缘由,第二段写洞庭湖风光,第三、第四段写一悲一喜两种心情,第五段写出主题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六段以写作时间结尾。
文章的结构有总分结构(先总结后叙述)、因果结构(先写原因,再写结果)、对比结构(正反对比,突出重点)、递进结构(步步推进,达到目的)、并列结构(各段独立,服务整体)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文章更有条理,更加清晰明了。
节奏五:表达是文章的衣裳

文章是要用语言来表达的。表达可以用叙述、描写、烘托、抒情、议论、对比等方法,通过语言恰当地揭示主题,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语言的表达既要正确,又要生动,还要简练。郑板桥写过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书画创作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在语言的运用中,既要向名家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群众中有大量率直、简朴、形象、自然、幽默的语言,应当不断采撷,加上自己的创造,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荀子说:“人之于文学,犹玉之于琢磨也。” 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正如一块玉石,只有经过琢磨才有可能变成美玉。
节奏六:修改是写作的妆容

修改要字斟句酌,反复润色,使文章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境地。有的是段落的调整,有的是句子的改动。我们经常会看到作家“三易其稿”“五易其稿”的故事,说的就是“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曹雪芹的《红楼梦》增删5次。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修改7次。作家路遙写《人生》用了3年,为了写好开头,改了几十次才完成。“多折腾几次”是他的口头语。作家杜鹏程写《保卫延安》,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九易其稿,钢笔把手磨出了茧子才大功告成。
这些例子说明,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不但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还可以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
节奏七:发表是文章的归宿

文章写成之后,最后的归宿是发表。文章一发表,个人作品成了社会成果,这是令人高兴的事。
文章的发表要得到编辑部门的认可。这时,作者要学会与编辑的交流沟通。有时,编辑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作者应认真考虑,使作品更趋完善。
作品发表后,会有一些反馈意见和建议,应当及时汇总,作为今后写作的借鉴。
写文章的7个节奏,你学会了吗?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