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诀,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内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人们通常熟悉的有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等。
一些日常用的乘法、珠算口诀不仅运用在计算中,而且成为人们说话或写文章的表达方式。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指的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三一三十一”,是中国式的AA制,意为各人占三分之一。“二一添作五”,则代表每人各一半。“三下五去二”,指的做事干脆利索,快速拿下……
笔者在讲新闻课时,为便于学员们记忆,尝试着把制作消息标题的方法做成口诀,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这4句口诀是:
主题凸显动词巧,
字数二零莫再爆。
对仗肩题勤用功,
细心修改多比较。
在做消息标题时,对照一下这个口诀,相信会有收获。
主题凸显动词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要明亮、动人。
消息的标题有一行题、两行题、三行题之分。
一行题是单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两行题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肩题(又叫引题)加正题(又叫主题),另一种是正题加副题。
三行题为肩题、正题、副题都有的标题,一般用于重要的消息上。
制作消息标题时,必须把握好文章内容的主题,让它凸显出来。
在制作消息标题时,正题中,必须把主要的新闻事实展示出来,揭示新闻事实最富有价值和深意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以下两个标题:
其一:
我国新闻通信手段的新突破
新华社中文发稿处理系统显示优越性
其二:
新华社中文发稿系统运用微电脑技术
一万多字新闻稿七分钟就发完
两者相比,显然第二个好不少,因为它把握了新闻事实的要点,十分具体地说出了发稿系统的长处,而不是笼统地说“新突破”“优越性”。
一位资深编辑在讲到做标题时说:“做标题,一定要设法把‘题眼’拎出来,加以强化,切忌用‘官题’。”这是十分中肯的教诲。
这句口诀的第二层意思是:消息标题要表达出事物的运动状态,因此标题中是必须有动词,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句子应是主谓结构的,也可以是主语、动词、宾语组成。
如果标题上全部是名词、而没有动词,作为通讯的标题是可以的,但作为消息的标题是不可以的。比如,“江南的春天”这个标题,可以写通讯,写消息时要改为“江南春天来临”“迎接江南春天”,得有一个动词。
有一家报纸发表过一篇关于冷空气的消息,标题为“五年来同期最强冷空气”,就显得不完整。应改为“五年来同期最强冷空气即将到来”或“五年来同期最强冷空气到达我省”,才是完成了一个完整消息的标题。
字数二零莫再爆

这句口诀的意思是:正题的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标题的字数长短并无统一规定,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但是,太短,有时不能反映出事实的内容;太长,又显得啰嗦。
以前,办报纸时提倡短标题,一来是标题醒目,二来可以少占用版面,通常不超过十一二个字。
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报道在电脑上、手机上展示,为了有一定的信息量和关键词,标题的字数普遍拉长了。据1447篇网文统计,标题字符在15至27字,大多接近20字。10万以上爆文平均标题长度21.66字,比报纸上的标题平均十一二个字要长。
由此可见,把在一般情况下消息的正题定在少于20个字是比较恰当的。偶尔超过几个字也可以,但不要太长。太长了,不但冗长沉闷,而且在电脑或手机上显示时,20个字后面常常变成了省略号,内容破湮没了,标题也就失去了作用。
如果正题20个字不够用,可以通过肩题或副题加以补充。不要试图将消息的所有重要内容都放在正题上。三四十个字的长标题读起来就费劲,抓不住重点,读者见到也会厌烦。
对仗肩题勤用功

这句口诀的意思是,可以在做肩题上尝试用对仗句。这种做题的方法,生动而有文采,越来越受到记者、编辑与读者的欢迎。
当然,正题做成对仗方式也是可以的。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相对的句子字数相同,句型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格律诗的对仗有平仄声方面的要求,力求工对。做消息标题时,工对与宽对都是可以的。
《环球时报》上刊登过一篇关于教培机构转型的报道,标题是:
现有市场基本饱和 专业门槛不易突破
教培机构转型,这三条路有戏么?
这里的肩题,就是用的对仗句。
《生命时报》上刊登过一篇关于补钙食物的报道,标题是:
酸奶牛奶是首选 豆腐青菜不能缺
补钙食物也有金字塔
肩题中也是用的对仗。
当然,正题做成对仗方式也是可以的。《人民日报》近期出现了不少正题为对仗句的标题,如:“跑出加速度 迈上新台阶”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带着线索去 盯着问题改” “守望相助推进合作 同心协力共迎挑战” “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等。可见,在正题上用对仗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细心修改多比较

这句口诀的意思是,标题做好后要多改几次,选一个最满意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标题也是这样。有的文章内容一般,换了标题后阅读量直线上升。
修改标题时可以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用设问、反问、对比、比喻、层递、借代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古诗词或群众鲜活的语言,通过求新求变吸引读者。
有一条消息的原题是:“翻4000米高山、吃冰充饥:拼命读书的人生,没那么多失望”。后来,经编辑之手改为“7岁男孩翻4千米高山:拼命读书的人生才没有失望”。
从这两个标题来看,显然后者比前者好。因为标题突出了一个7岁大的小孩子竟能翻过4000米高山,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孩子对读书渴望,让人很想读一下全文。
什么是好标题?好标题是与文章内容相符的、能表现主题的、又能吸引读者的。人们不喜欢套话标题,也不喜欢标题党,是因为前者过于平淡,后者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站在读者的角度取一个好标题,是精进写作者的孜孜追求。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加油!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