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赴北方讲学,向学员们提出一个问题:“你在写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把问题收集上来,多种有样。现择其中两个问题答复如下。
关于文章结构千篇一律的问题,是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比如,写游记,先写起床,再写坐车,进入游区大门,见到景物一,见到景物二,见到景物三,走到出口处,坐车回家。又比如,写工作总结,先写在大好形势鼓舞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然后取得了许多成绩,再写还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再比如,写会议消息,先写时间、地点、会议名称,再写与会的各级领导,再写领导的“他指出”“他强调”“他号召”,最后胜利闭幕。这样写,不是说不可以,但每一次都这样写,大家都这样写,就成“千篇一律”了。文章结构是它的骨架子,一个人要有骨架子,一幢楼也要有骨架子。根据文章主题的要求,巧妙设计这个骨架,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这是写作技巧之一。人们常用的“千篇一律”的方法是顺着写,用固定的方法写,其缺点是创新性不够。因为写作的文种和题材是多变的,作者的感受是多样的。在写作中,大家都用一种模式,就会给读者“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显得雷同,少了新意,造成千文一面的状况。一是选择最佳角度为文章切入口,从这一点开始写,把文章逐步展开。比如,学校组织游长城时,有的同学写长城的历史变迁,有的写长城内外的风光,有的写长城周围的绿化,有的写长城的环境保护,有的写长城的纪念品,有的写与长城有关的人物……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就不雷同了。二是找准一个主线条,全部材料围绕这一个主线条来写。有时可以人为主线条,有时可以景为主线条,有时可以托物言志为主线条。这样写,文章就多彩了。 比如,写焦裕禄的主线条是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围绕这个主线去写一个又一个故事,文章就生动感人。又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主线条是身居繁华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沿着这个主线条去写,文章就出彩。三是可以用“花开几朵,各表一枝”的办法,通过平行、交叉的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比如,写消息常用的是“倒金字塔式”的写法,但是,有的记者另辟蹊径,用“非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有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消息,有的按逻辑顺序写消息,写出了独家新闻。又比如,写通讯时,写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又都围绕中心思想,也是个好办法。有著名作家说过:“写一个人的生活,不必刻板地从他出生、上学写起,直到后来生病,死去为止,只要把那人一生中最有特色的几点叙述明白就够了。无关特色的材料越少,特色就越能显露出来。”这真是写好人物的经验之谈。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办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多样化。总之,只要肯开动脑筋,是可以改变文章“千篇一律”状况的。
在标题中用对仗排比句,不仅工整,而且有气势,有文采,是如今好多写作者喜欢使用的方法。尤其是在通讯的正题或消息的正题、肩题上,用上一个对仗排比句,更显得生动提气。2021年8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上的两个标题,就用了对仗排比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回望与思考怎样才能想出写好对仗排比句呢?有两个方法可以试一下。在这些文字中,对仗句很多。尤其是在五律、七律中,必须有两句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律诗中的对仗。在绝句中有时也用对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绝句中的对仗。多读诗词,多看春联,多背诗词,自然掌握得多,用起来参照一下,便可写出心仪的对仗排比句。第二个方法是在电脑中做一个“排比对仗句”的文件夹,专门收集这些句子,把它们存入。这样做,日积月累,用时拿出来参照引用,是一条捷径。平时看书看报只要用心注意一下,不偷懒,完全可以做到。收集多了,可以分类整理一下。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立足伟大实践 推动创新创造
展现亲情大爱 诠释人民公仆
经济辩证看 发展信心足
高原添绿意 发展增活力
跑出加速度 迈上新台阶”
前进号角激荡心魄 满怀斗志再创辉煌
汇聚优势增力量 进军新局图发展
聚焦现实直指弊端 关注民生温暖人心
秉持科学态度 体现社会责任
展现城乡新画卷 绘描天地丽诗篇
春来山水秀 马跃路途宽
英雄魄力惊天地 龙马精神贯古今
一派春风奔大业 千层巨浪起宏图
文明于手边 美丽在心中
坚持正面引领 积极推动实践
有分量 有规模 有影响
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
振奋精神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高度重视 逐项检查 督促落实
站高位 见深度 扬优势 出新彩
擦亮老品牌 增创新优势
带着线索去 盯着问题改
知识在于学习,也在于积累。当你的文件夹内有了上百条对仗排比句,你肯定能拟出好标题。
建议先把上述这二十几条存进去,日积月累,越存越多,这就成了你拟标题的资料库。以后写对仗标题时,可以适当引用,并创造性地改动一下,就会成功。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