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喜欢读通讯,对于好的开头更是爱不释手,总要读上几遍才罢手。通讯内容丰富多彩,开头也是各式各样。下面将媒体上常见的有特色的开头做一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
清晨,一辆巴士穿行在京北山间的公路上。窗外,青山环翠,碧水荡漾;车内,笑意盈盈,歌声嘹亮。“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一路走来一路唱,车上是北京怀柔区怀北镇新峰村的28名村民,今天要去看看“老家”的新模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16日,怀柔区专门开通“党史班车”。班车共设有8条线路,涵盖绿水青山、科技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6个点位,因怀柔科学城建设搬迁的新峰村村民成为首批乘客。——( 2021年06月21日 人民日报 第01 版“小村喜换新颜 歌声唱出心声”)
在她怀里,发高烧的儿子此刻已经冰凉。可怜的儿子,终究没有熬到翻过大山,死在了去医院的路上。她的牙都要咬碎了!抬头望去,只有漆黑的夜、死寂的山谷。这个柔弱的女人发誓:“就是用嘴啃,也要把山啃出一条路!”村里人说,她疯了,叫她“疯女人”。27年后的今天,人们都叫她“女愚公”。“女愚公”名叫邓迎香,现在是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2021年01月05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01 版“就是啃,也要啃出一条路”)一场清凉夏雨后,张行国拿出农具,爬上山坡。眼前的石榴园,到处翠生生的绿。不远处,南水北调中线水渠穿村而过。扒开枝条,张行国数了数,一人多高的软籽石榴树,已经结了20多个鸡蛋大小的果。几朵石榴花咧着嘴、含着苞,鲜艳欲滴。“一保水质,二保增收,全靠漫山遍野的石榴。”63岁的张行国,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村民,平时负责督促管护工,照看1000多亩石榴,“以前种辣椒,现在种石榴,可千万别小看这变化。”——( 2021年07月18日 人民日报 第01 版“一渠清流水 一地生‘三金’”)批注:描写情景、人物出场,这个别致的开头,引人入胜。从福州市区出发,沿着莆炎(福建莆田—湖南炎陵)高速一路前行,入目皆是苍翠。半小时许,车子便开到了嵩口镇。从高空俯瞰,这段高速宛若一把优美的小提琴静卧山水之中,拉响古镇“新曲”。检查过境车辆、核验农货绿色通道、巡护路面……一大早,万开洪便忙碌起来。2020年6月30日莆炎高速福州段开通后,万开洪成为福建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嵩口征收管理所负责人,在永泰县嵩口镇旁驻扎了下来。“周五入境车2512辆,周六入境车3844辆……”万开洪工作日志上各项数据汇总起来,变成了一条向上的曲线。“现在嵩口镇火了,一到节假日特别忙!” ——( 2021年0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01 版 “交通更便利 古镇添活力”)好开头也起着“文一半”的作用
常说“题好文一半”,其实开头好也起着“文一半”的作用。不是吗?一篇稿子开头写得好,读者就愿意一口气读下去。反之,开头写得啰嗦、沉闷,读者也就翻篇了。从以上4个不同类型的开头,大家可以看出,各位记者写稿对开头都下了功夫。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好的开头不仅能吸引读者,还对写好全文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中新社有位记者为写好一篇通讯的开头,写了改,改了写,折腾了6个多小时才罢休。他说,开头写不好,下面就无法继续写。但当开头一旦写好了,下面的文章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了。古有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讲的是文章开头要好看、抓人眼球。有鉴于此,举凡成熟的写作者都把“写好开头”看得很重,下的功夫较多。当然,我们不能规定哪几个开头就是绝对的好,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看法。但精彩的开头总是被人们所认同的。让我们都来研究一下通讯的开头,寻其写好开头的手法,把开头写得吸引人、打动人,使整篇稿子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作者为京城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