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沈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到《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工作的?那时记者站工作条件如何?沈利民:我是1973年10月从温州电业管理局调到《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的,...
徐明:沈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到《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工作的?那时记者站工作条件如何?沈利民:我是1973年10月从温州电业管理局调到《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的,...
有人说,从事职业最幸运的是:它既是你谋生的工具,又是你喜欢的事业。我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我感恩这个职业让我能成为时代的一双眼睛,去捕...
如果没有,那就去吧!要当好记者,这是个法宝。调查研究是看清真相,摸清底细,透视问题,明晰本质,讲出好故事,呈现好新闻的真方法。近日,党中央作出重大部署,在全...
景义,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5年。在工作中,凡熟悉刘景义的人,无不被他对新闻报道写作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洪灾...
数字化环境下,社交媒体赋权新闻用户,以往被视为“被动的受众”如今成为新闻业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话语上,“用户参与”、“用户思维”、“用户导向”等成为媒体机构强...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报社对采编人员的要求已不止于采写一篇好报道,还要“能拍会剪”,向“全媒记者”转型。2022年初,我们组建了“融媒轻骑兵”小分队,在两...
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党报记者如何从常规会议中“挖”出独家新闻,让会议报道出圈出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输出有...
徐洁,浙江杭州人。2006年就职于钱江晚报至今。入行17年来,做过文娱记者、教育记者,也运营过公众号、当过短视频主播,先后担任钱江晚报浙江新闻部副主任、文娱...
一晃,我做新闻这一行,已经25年了。这些年,很多我曾经的同事早已转行,有的还成了“独角兽”企业的掌门人。我的团队里,记者编辑也是进进出出,有人适应不了媒体的...
比如我做过的一个关于农民工的稿子。现在很多老龄农民工在逐渐被工地辞退,因为工地的管理日渐严格——以前没有年龄限制,但现在60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都...
一直以来,市级媒体驻区县记者站(分中心)借助本地权威媒体优势,在区县新闻报道中发挥着影响大、范围广的宣传作用,是区县外宣工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近年来,随着媒...
7年来,我采访过的对象数以千计,印象中最深刻的,当数一位老兵。2019年的夏天,我无意中得到一个线索——重庆合川有位91岁的老人叫蒋诚,曾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争相发送同一条内容时,就算前后只差几秒钟,整体传播效果就有可能是天壤之别。所以,如何既能抢得先机又保证内容安全?2022年7月19日嘉兴桐...
我大一时觉得新闻像一个窗户,可以带我了解更多的事情、认识本专业之外的人,后来我去旁听了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两门课程。一门是《视听传播导论》,另外一门是陈铭老...
基层治理是社会管理中的一部分,所谓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
进入萧山日报7年多,从追踪突发新闻的民生线记者,到跑镇街政务记者,再到一线驻站记者,岗位在变,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在变,在不断提升和学习中,我力求做好每一阶段的...
陈沫1995年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步入职场的5年里,先后参与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梦开始的地方》《大地的回响》《共同富裕在浙江》《...
发展要抓脊梁,做好“脊梁”报道,记者也要有脊梁意识,脊梁气质。脊梁是主干、意志、中坚的综合表现。对记者而言,就是要以执著、热爱新闻事业打头,以知识、钻研报道...
当记者时间久了,体会也就逐步多了起来。总结起来在写稿方面以下的两条体会甚深。一、到现场去抓活素材新闻报道尤其如此,靠鲜活度吸引人的新闻报道。如果抓不到现场活...
初心在,带着一颗滚烫的心奔跑王业霞“到过高山野岭,走过曲路寒夜,写贫富、访初心、记变革……”,从1995年开启记者生涯到扎根新闻领域,辗转二十余载,记者之身...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