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员的N次通信“口述实录体”,你了解吗?(第十七封信)刘国昌XX学员:你好!来信你谈到“口述实录体”写作,询问如何看待这种形式?怎样写好这种形式?很好!说...
与学员的N次通信“口述实录体”,你了解吗?(第十七封信)刘国昌XX学员:你好!来信你谈到“口述实录体”写作,询问如何看待这种形式?怎样写好这种形式?很好!说...
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用精练的文字讲述一个故事、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思想,深入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变...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牡丹江的森林深处有一个私人庄园!毁林圈地多年却没人查,主人什么背景?”2019年3月,央广新闻热线收到一封实名举报材料,反映牡丹江的国...
我国新媒体发展处于高速多变持续的发展时期,创新一直是不变的主旋律,但如何创新?传统主流媒体做新媒体该如何创新?他们的新媒体创新有哪些重要节点?本文聚焦新媒体...
11月29日本网刊发《说说新闻媒体“讲故事”》一文后,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兴趣。新闻媒体如何讲好故事,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新闻媒体讲故事,与文学上...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和推动下,原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也给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使新媒体...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专业报系统也积极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的深刻变化,因时因势着力拓展新媒体平台。然而,面对“众声喧哗”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专业报信...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共有10件新闻摄影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6件。下面为作品赏析,一起来看看这些新闻摄影照片为什么能获奖。?
一首网红情诗与总书记考察后引发的新闻感悟王天海《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见附件1】是著名“脑瘫诗人”余秀华的成名诗。凭着这首只有14行字的简短情诗,余秀华从...
走在发现新闻的路上王天海于1991年出版、售价仅为3.40元的《发现新闻之路》和现在市面上很多宽厚沉重、定价高昂篇幅冗长的新闻书籍相比,显然是一件稀罕物。《...
学习新闻史好处多,写稿编报眼界开阔了姚赣南新闻学有3个方面内容:实用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学新闻,不但要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理论,还要学一点新...
想写出好作品就要立大志吃大苦??姚赣南??翻阅着中外名家写出的一篇又一篇好作品,敬仰与羡慕之心油然而生,心想哪一天自己也能这样挥笔,写出一批超凡脱俗的文字。...
???通常很多通讯员由于所处的特定位置和环境,使得他们的媒体素养、采写业务能力有一定的不足,所撰写的新闻稿件很难适应媒体的要求。因此,通讯员需要全面提高自身...
“光写不看”为何“进步很慢”??写手都希望多上稿,这是人之常情,也体现了一种追求。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言及此事,有位刊物主编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光...
与学员的N次通信如何写好见闻性小通讯?(第十六封信)刘国昌XX学员:你来信询问如何写好见闻性小通讯,正好我正在研究这个议题。下面把我的体会写出来,一起交流。...
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看看苏轼怎么说——《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六故事:????苏轼的诗文写得好,已被世人所公认。他是如何写作的呢?纵观他的著述,尚未发现...
前阵子,有本介绍黄公望生平的书,刚从校对室返稿。这本书的文字质量还行,但总归不乏需要修改的字词。翻看校对的改样,我先是感到欣慰,旋即又有些无语。这话从何说起...
“三审制”是出版单位关于书稿编辑的一项工作制度,其产生的基础是审读。根据较被普遍认同的看法,审读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个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
“笔力”对于记者来说是文笔之美、成文之巧;对于编辑来说,是为人作嫁、成人之美。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曾用“四山”定义美文:“开门见山、文似看山、稳如泰山、一览众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
为你推荐精品课程,无论就业还是升职加薪,毫无压力。
量身打造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集学、测、练为一体的学习系统为你科学的安排学习进度,提高效率。
课程研发团队内一线资深讲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直到学会。
每周2-3次直播解答,保证学员日常学习问题能得到解决。
告别杂乱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